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明朝一哥王阳明 >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3)

第七章 中原“王旋风”(3)(2/2)

    徐同学顿感五雷轰顶,只觉纯良的内心被万恶的教育体制深深地欺骗了。想想也是,作为一名三好学生,一直对朱子之言深信不疑,老师此番的一通解释彻底颠覆了他以往的价值观,这太可怕了。

    两种解释,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究竟谁对?

    其实,曾参两千年前到底说的什么谁也不知道,搞不好人说这话的时候凑巧打了个嗝,“新”字就被做笔记的弟子记成了“亲”。

    问题的关键是,王阳明为什么要翻案?还拿四书之首《大学》来开刀?

    对比一下两种翻译。

    朱熹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方法是弃旧图新。

    阳明版:《大学》的宗旨在于领悟正大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造福百姓。

    仔细品品不难发现,按照朱熹的解释,明德是本,新民是末,前者是目的,后者是达成目的的方法,与他那套格物致知的理论一脉相承。

    而按照王阳明的解释,明德就是亲民,亲民就是明德,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

    于是有人要抗议了:难道王阳明就不是借《大学》之酒杯,浇自己家的花园?

    第一:我说过,曾参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第二:看效果。

    朱熹版《大学》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修己而后安百姓。

    王阳明版《大学》则是:修己和安民并行不悖。

    朱版是生硬的反腐材料,王版是生动的生活态度。

    朱熹给成圣设了很高的门槛,然后忽悠大家去格物,这是从长远处为国家社稷计,却忽略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最终只能走向腐朽没落。

    而王阳明认为,执政者不用唱高调,只要踏踏实实,使眼前的人群民众得到实在的利益,手中的政权难道还怕没有人拥戴吗?孔子孟子当不了谷子,好话说上一千种,也顶不上四个字——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