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流氓与贵族 >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2)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2)(1/2)

    第九章 和解与对抗(2)

    可见,晁错为实现削藩在两代皇帝身上做了巨大努力。虽然文帝没有执行他的建议,起码皇帝的接班人对他的意见很感兴趣。重要的是,无论刘启还是刘濞都对吴太子一事难以释怀。晁错对刘启再次晓以利害,想当年刘邦兄弟少,亲生儿子又弱小,所以他的庶子刘肥被封齐王统辖七十多座城;异母弟刘交被封楚王统辖四十多座城;侄子刘濞被封吴王统辖五十多座城。这三人就分去天下一半,封地过大,血缘疏远,就存在造反的可能性。

    晁错接着说,吴王不忘儿子死在长安之事,装病不肯入京朝见,依照古法理应杀之。文帝不忍心,还赏他几、杖,可以说仁至义尽。刘濞老头本当改过自新,可他却更加骄横。

    晁错认为吴国挖铜矿铸造钱币,煮海水制盐,引诱天下亡命之徒,是要谋划叛乱。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吴国造币煮盐本是依法发展国民经济;亡命之徒跑到吴国说明吴国社会相对宽松。晁错只不过为削藩找个理由,表面看这些理由非常牵强,但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只不过谁来捅破这张窗户纸罢了。否则晁错也不会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吴王濞列传》)。

    就帝国此时是否要削藩,刘启征询了公卿、列侯和皇室成员的意见。据说,除窦婴持反对意见外,其他人并无异议,而无异议是因他们畏惧晁错而不敢表达真实观点。这有些言过其实了,刘启不是胡亥,晁错也不是赵高。如果大家真的不敢提反对意见,也只是因了解到刘启的真实想法,或者对削藩问题研究得还不够。程序既已经通过,一些政策制度就要做相应的调整,被修改的法令达三十章,诸侯们叫苦连天以示抗议。

    抗议无效,削藩行动逐渐展开。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三年)冬天,楚王刘戊朝见,晁错借机以刘戊去年为薄太后服丧时,于服丧住所淫乐为由,请求诛之。刘启赦免了刘戊死罪,削东海郡(治郯城,今山东郯城县北)抵罪;以赵王刘遂以前有罪为由,削其常山郡(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以胶西王刘卬售卖爵位舞弊为由,削其六个县。这次削藩行动为了摆脱刘邦以来的成宪束缚,借助封国违法顺势削藩。

    一切仅仅是开始,收拾吴国才是最大目的。此时削吴国的鄣郡(治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也提到日程上来了。《史记》与《汉书》都记载为豫章郡,其实应该为鄣郡。豫章郡从来没有进过吴国的版图。

    七国大联盟,中央算个鸟

    强势削藩直指吴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