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流氓与贵族 > 第四章 大风起兮(16)

第四章 大风起兮(16)(2/2)

办?执政者为何一定要这样做?执政者凭什么一定能够成为道德的典范?显然孔子的治国理念充满了理想主义成分,没有任何制度给予支撑就是白扯。他本人反对法治,认为那只是外在的制约,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问题在于人的本性谁又能更改?所以,当儒家学说成为治国理念时,其负面影响就开始凸现出来。治国必须靠制度,所以法家思想就成为儒家治国的辅佐。不过问题出现了,一方面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方面是“严刑酷法”。这不就是伪善吗?这不是与正名相左吗?

    在孔子有生之年,他的学说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重视。他自己也认识到了,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开始从事传统文化的整理工作,挽救濒临灭绝的华夏文化。他不承认自己是仁者,也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他说他只是做了他所能做的事情。但他逝世数百年后,人们把他推为圣人,儒家思想也几经发展,但都离孔子的本意越来越远。

    儒家思想的悲哀在于,它应该介入个体内心,而不该步入政治。即便是在今天,儒家思想也应该复兴,毕竟它是中国何以为中国的标志,也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开始重新审视。但它不能成为治国理念,即便作为治国理念,也必须加以改造。民主与自由才是我们当下中国的迫切诉求。须知儒家思想从治国理念上来说实质还是**。

    刘邦首次祭祀孔子,使那些对秦帝国失望的知识分子终于获得了心理安慰。刘邦的举动本身也向我们证明了他个性中伟大的一面,他能从瞧不起知识分子到尊重知识分子,昭示了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而他的举动无疑对汉帝国以后的执政者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