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流氓与贵族 > 第四章 大风起兮(15)

第四章 大风起兮(15)(2/2)

他从来不特意拔高自己;对学生也是以诚相待,表示他所教的知识的确没有任何保留。他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有时,他也要和学生们探讨一下各自的志向。这些教育理念拿到今天也算最为先进了,可惜,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中国却不能实现,而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学校成了加工厂,教师成了工人,学生成了半产品,严格按照设计书上的规格、大小加工,每一年都会有成批商品被推向市场。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加工人的地方。鲁迅曾呼吁“救救孩子”,一点不错,现在依然需要这样的声音。

    孔子的学说说到底就是教大家如何做人。而“仁”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追求的目标。至于“仁”到底是什么,孔子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哲学上的严格定义,而只是从多个视角对其进行阐述。践行仁很难,孔子认为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但他又说践行仁很简单,只要你想践行,其实仁就在你身旁。仁让人感觉如此飘忽不定,它到底在哪里?难道在上天那里?但孔子却不主张“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他不会像老子那样搞出“仁可仁,非常仁”的说辞。仁在哪里?正如“佛在吾心”,“上帝在我心”一样,仁就在我心。它是内心的一种渴求,是心中的至善。它是内在的,其表现形式则是礼。

    在孔子看来,要想做到仁,就要懂得爱人,懂得忠孝,懂得礼仪。这从外在表现可以看出来,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断定一个人就有仁。因为如果不是内心真诚的话,其外在表现虽然完美,也只能是装腔作势。人们以为孝敬父母就是赡养,但孔子则认为犬马也被人养,没有内心的敬意,这算不上孝。就好比很多的祭祀活动,搞的都是表面文章。孔子不得不发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