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2030中国 > 第六章 共同富裕社会(1)

第六章 共同富裕社会(1)(2/2)

贫和成为饿殍等,在中国已差不多消除了。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却突出地高(1980年为67岁)。参见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

    这堪称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即消除政治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奠基时代。

    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大主题和成就就是消除贫困。因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开始了从贫困大国到小康社会的进军,并采取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1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的发展策略,并成为世界上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的富裕更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也从来没有将这作为发展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时期的发展手段。邓小平谆谆叮嘱:

    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这是邓小平1990年4月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的讲话,引自《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1312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必将从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实现新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未来20年,中国将迎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的大同时代。共同发展创造了共同繁荣,共同繁荣带动了共同富裕。无论是共同发展,还是共同繁荣,都是为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要不断缩小三大差距,即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些差距并不只是单一的收入差距,而是包含收入、教育、健康、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多维指标在内更广义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村居民,无论是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生活在西部内陆省份,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都能够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都能够获得质量相对高的公共服务,都能够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

    未来20年,中国将出现四个方面的大趋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趋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出现趋同,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出现趋同,衡量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出现趋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实现全民覆盖。无论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还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城乡恩格尔系数、人口预期寿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人类发展指数都将出现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