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坏世界研究 > 第五节 反政治的政治(6)

第五节 反政治的政治(6)(1/2)

    第五节 反政治的政治(6)

    在周文王问题上存在一个儒家解释悖论,它典型地表现了帝国意识形态试图否认政治正当性问题所导致的思想混乱参见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283~30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按照周的政治思想,政治之德是有德于民,敬民事、重民生、惠及万民,因此,周推翻商之暴政而建立德治,理所当然具有政治正当性。可是,按照后来帝国时代的儒家意识形态,政治之德首先是忠君,但又不好意思否认应该惠民,于是,忠君与惠民构成了矛盾。刘家和发现,后世儒家在关于周文王的解释上陷入了困境,一部分儒家只好含糊其辞回避问题(朱熹等),另一些比较直率的儒家则否认周革命的正当性(孔颖达、刘知畿等),把周文王看成与司马昭差不多的阴谋家刘家和:《史学、经学与思想》,293页。。这个故事说明,帝国虽然继承了先秦关于德治惠民的一些说法,但只当成宣传性措辞,即使偶尔有些安抚人民的策略,也是为了避免民不聊生而揭竿而起。从根本上说,忠君话语才是真正的意识形态。

    回避了以德得民心、以民心得天下的政治正当性问题,也就改写了先秦的革命理论,革命与政治正当性不再必然相关,不再是一种政治对另一种政治的挑战,而变成了符合五行循环迷信的政权更替,变成了“气数”的神秘轮回,变成了单纯的权力游戏。在这种单纯的权力游戏中,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愿意选择中央集权的**制度,只不过被统治者试图变成统治者以便享受**的权力。历史上无论是权贵政变还是农民起义,都是希望轮到自己当皇帝,根本没有人反对**制度,而是人人想成为**制度的受益者。一家一姓的政权更迭根本不是政治革命,而只是利益拼搏事件。既然革命已经与政治理想无关,革命不再是对既定制度的颠覆,政治问题就消失在执政问题中了,人们只关心谁将成为执政者。

    革命的政治性消失了,政权更迭的理由就成为一个混乱问题,人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正统”。通常把“全有天下,号令海内”看做是正统的标准,可是人们又往往试图把秦隋王莽以及元清排除在正统之外,于是只好寻求政治之外的伦理或文化的标准去进行解释,比如阴谋篡权或蛮夷入侵就算是“得位不正”。按照这样的标准,元与清固然不正,晋与宋也成问题(司马昭之心固然路人皆知,陈桥兵变也恐怕不算正当行为),甚至唐太宗和明成祖也很可疑,这样就剩不下什么了,也就形不成什么正统了。关于正统的理由如此混乱,皆因人们不好意思诚实地承认帝国的政权变更已经与政治正当性毫无关系,而仅仅遵循了成王败寇原则。相比之下,敢作敢当的皇帝们更容易诚实地承认成王败寇原则,而伪善文人们才容易卷入愚蠢混乱的讨论。例如朱元璋坦诚认为:“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