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坏世界研究 > 第四节 法治与制度的可信性(1)

第四节 法治与制度的可信性(1)(1/2)

    第四节 法治与制度的可信性(1)

    正如荀子是非标准儒家,管子则是非标准法家。一般认为管子思想丰富而杂,虽以法家思想为主,但也富含儒家、道家等各家思想。这一说法不是很准确,因为管子思想略先于儒道法诸家。多数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对周思想的重新解释和发展,只是各家理解不同,侧重不同,而管子对周思想的继承可能比较全面,尚未形成创新思路,所以与后来各家思想都有相通之处。管子思想中似乎有许多自相矛盾,不是因为管子思想杂乱,而是因为当时社会和生活变迁所导致的问题杂乱。管子乃齐之名相,需要处理治国问题以及成就霸业的国际问题,他深知治国之艰难,因此更能够发现社会是多么自相矛盾,其思考方式必定倾向于现实主义而与各种理想主义有所不同。从管子特别重视经济学意义上的德治可以看出其根本思想仍然是周的德治思路。如前所述,让人民得实惠的德治才是周政治的根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管子对周之真义的理解胜过儒家。管子还特别重视法治,这一点倒是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发明。周虽有刑政,但主张克制用刑,以从宽处理罪行作为一种德。法治思想大概是管子的发明,由此把管子看成是法家之祖也不为过。管子以及后来的法家都强调经济和法治对政治的根本意义。

    诸子的政治思想差异如此之大,与其说是理想不同,还不如说是分析模式不同。理想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少形成绝对冲突,事实上,各种政治理想都肯定了人们普遍认可的各种价值,只是价值排序有所不同,比如说,管子没有反对伦理,儒家也没有反对经济,各家只对各种问题的本末主次轻重缓急有不同理解。是否把一个政治实体的外部挑战或外部竞争关系考虑在内,这是导致政治思路差异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把外部挑战考虑在内,政治的首要问题就必定是国家实力,也就必然首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效率;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外部挑战的严重性,就会更多地考虑缓慢生效的伦理教化。这是法家和儒家的一个根本区别。

    管子曰:“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其中道理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同上。。这一论述几乎完全是周之德治理论:给予人民所要的利益,才能得民心而换来政治权力。因此,发展经济成为政治第一要务。管子大部分论著都在讨论经济问题,不仅研究了以农为本的经济,甚至涉及市场和货币,比如关于市场干预、调控价格和货币流通量以及国家物资储备等技术性问题,这些理论与现代经济学在许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