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坏世界研究 > 第一节 好制度与坏人性(1)

第一节 好制度与坏人性(1)(1/2)

    第一节 好制度与坏人性(1)

    周之崩溃,又成乱世,礼崩乐坏,诸侯相伐,争为霸主,兼并成风,战争与权谋成为主流。以当时条件而论,西周是个好社会(当然并非没有冲突),据说当时人们重视道德荣誉,人心淳朴,政府推行德治,可是西周还是崩溃了,这似乎意味着即使一个具有优越制度和政策的政权也很难长治久安。文学化的传统解释喜欢把政权的崩溃归于统治者**昏庸,这是流俗文人喜欢的解释套路。周幽王为讨女人喜欢而烽火戏诸侯之类的故事就是此类解释的一个典型。这种文学解释基本上不懂政治。其实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昏庸的,这不稀奇,**政权长期衰而不亡是常见事实,而那些**政权最后崩溃往往还是因为外部入侵、自然灾害、宫廷政变或者地方叛乱之类偶然情况,主要并非因为**本身。

    西周后期外有蛮族之患,内有诸侯坐大,这是事实,但仍然不是要害问题。西北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政权的大患。游牧民族全民皆兵,而且勇猛过人。游牧民族有许多生活资料依赖中原,入侵中原去抢劫所需物资始终是一种诱惑。早期游牧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大异于中土,还没有意识到入主中原的长期利益,因此战争主要限于抢劫以及非常有限的必要扩张。假如游牧民族与中原能够建立公平稳定的贸易关系,抢劫性战争的积极性恐怕就会大大降低,可是中原物资丰富,对游牧民族没有物资依赖,与游牧民族建立稳定合理的贸易制度的积极性可能一直不高。而且,周推崇朴实生活,反对看重来自远方的“奢侈品”,如《尚书》所载,周虽通道于九夷八蛮,“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但周反对“玩物丧志”,主张“不贵异物”、“不宝远物”,甚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尚书?旅獒》。,周如此轻视远方物品,当然就缺乏积极性与夷狄建立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大规模贸易关系,这等于与蛮族缺乏实质性合作。

    史书吹嘘汤武德盖天下,惠及四夷,万邦宾服,其实大有可疑之处。核心王朝对蛮族各邦的所谓“德”似乎属于政治承认和尊重,这是很虚的好处,到底有什么样的实惠,记载无多,恐怕确实不多。蛮族从核心王朝那里没有明显所“得”,也就说不上王朝有多大的“德”。在理论上说,周很重视天下体系的万国互惠关系,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核心王朝没有意识到规模足够大而且稳定的经济通商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而更看重象征性或仪礼性的政治关系,这也许是许多狄戎蛮夷没有真正化入天下体系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