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寸山河一寸血5·历史不死 > 第十六章 谁伴我闯荡(1)

第十六章 谁伴我闯荡(1)(2/2)

一万,驻印军这座山头上只能由他史迪威一人掌控,“太上皇”地位也必须实至名归。

    史迪威认为中国人只能“劳力”,到前线去流血卖命,军官应该全由美国人来当,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因此他曾提出要全部撤换中**官,不过他这个“雷人”建议,别说在蒋介石那里通不过,就是美国政府也觉得很过分,因为连美国陆军部都知道,中、美是盟国关系,中**队并不是像缅军、印军那样可供任意驱使的殖民地军队。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史迪威向驻印军层层派驻联络官。这些联络官没有多少是美国国内的正经军官,基本都是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仅仅是在学校里接受过预备役军官教育而已,不但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连军事知识都很有限。

    问题是他们都学得跟史迪威一个德性,动辄以“监军”和恩主自居,浑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史迪威和“小史迪威”们的颐指气使,让同出美国名校的孙立人都看不下去,他曾和廖耀湘一起联合提出抗议,中国驻印军内部一开始就出现了严重的对立情绪。

    洋人难侍候,但又必须有人侍候,否则驻印军难以成军,蒋介石的统帅部想到要重新物色一个人选。

    最初,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名邱清泉担当此任,后者不仅找好了幕僚,还请人教了外交礼仪以及吃西餐的办法。

    可是邱清泉的老长官徐庭瑶和杜聿明却找上门来,他们认为邱清泉不合适。

    知道邱清泉的诨号是什么吗?“邱疯子”,如果只论打仗,那是没说的,可和洋人打交道不一样,遇上史迪威,这位非操起板凳腿干架不行。

    何应钦听后连拍后脑勺,邱清泉确实不行,可谁行呢?

    杜聿明已经是出了名的好脾气,罗卓英也不是刺头,连他们都待不下去,要找一个合适的真是太难了。

    徐庭瑶和杜聿明提出了新的人选,此人不仅是百战之将,也同时具有忍辱负重,克己让人的品德,因此立即得到了何应钦的认可,蒋介石得知后也连连表示赞同。

    比杜聿明脾气还要好,还要能够隐忍,他是谁?

    学田横易,做大事难

    1943年2月,郑洞国被从前线召回重庆。

    郑洞国时任第八军军长,一般而言,最高统帅部如有什么指令,都会由战区长官部代转,但此次不同,是蒋介石单独召见,而且催促得非常急,让这位老实人的心里一路都在打鼓。

    猜了很多哑谜,可当明白真相时,郑洞国仍然吃惊不小。

    蒋介石的统帅部决定在中国驻印军下设新一军,囊括当时所有驻印部队,军长人选就是郑洞国,而这也意味着他即将完成连杜聿明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和史迪威打长期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