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寸山河一寸血4·万里烽烟 > 第二十一章 “党内圣人”(2)

第二十一章 “党内圣人”(2)(2/2)

私人代表进行了五轮密谈,最终确定日方以“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为优惠条件,支持汪精卫出马主持“和平运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近卫内阁于11月3日发表了自“七七事变”以来的第二次对华声明。与上一份声明关上大门不同,这次近卫要开门谈判了,不过他要求重庆政府必须“更变人事组织”,也就是让蒋介石下野,然后才有得谈。

    这是一个信号。蒋介石或许不明白其中玄妙,所以无动于衷,汪精卫却是懂的。

    一周之后发生的一件事,犹如火上浇油,令汪精卫一下子跳了起来:“焦土抗战”搞走了火,竟然把长沙给烧了!

    悲哀之处在于,花园口决堤总算挡住了日军,长沙这把火却连鬼子的一根毛也没烧着,倒霉的全是老百姓。

    长沙大火让汪精卫找到了另一个抗战打不下去的依据。

    你们开口闭口“焦土抗战”,怎么样,像长沙那样化为焦土,则万事休矣!

    在和蒋介石一起吃饭时,他便主动找机会聊起话题,说抗战打到这个样子,国家民族已濒于灭亡,这是国民党的责任,不如我们两人都迅速联袂辞职,以谢天下。

    蒋介石越听越不是滋味,这不是在“逼宫”吗?他把筷子往桌上一拍:那你说,如果我们都辞职了,谁来负起政治责任?

    饭也不用吃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便争吵起来。

    蒋介石在口舌之辩方面并非能手,而且也没什么耐心,吵了一会儿把胃口都给吵坏了。

    好了好了,说什么都是一样,我决心已定,不必再争论。

    说完,蒋介石扔下汪精卫,自顾自地回房睡觉去了。

    这是两人之间为数极少的当面争吵,却也是最后一次争吵,之后他们便选择了分道扬镳。

    汪精卫意识到,他如果继续待在重庆,是没有办法进行“和平运动”的,但离开不能随便这么一说,必须有内外双重保证。

    他首先让自己的老婆陈璧君去找了龙云,在他看来,那是一个抓枪杆的地头蛇,如能将其招至麾下,手上就有说话的实力了。

    作为“云南王”,龙云这时也在犯跟刘湘一样的毛病。

    眼看着派出去的滇军越打越少,中央政府却一退再退,武汉立不住脚,就去了重庆,重庆要是再顶不住,那不还要来昆明吗?

    当听陈璧君邀其“起事”时,他立即满口答应。

    “汪先生”是“党国元老”,只要登高一呼,谁不会拥护。

    言下之意,他龙云肯定会站过来。

    找到内部支持,汪精卫再派梅思平、高宗武去和日本人谈条件。

    双方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的“重光堂”进行讨价还价,八天之后,才达成了“重光堂密约”,实际就把“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的“两不一撤”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