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名相徐阶传 > 第二十三回 渐获帝信谋划北御南征 剿抚兼施荡平东南倭寇(2)

第二十三回 渐获帝信谋划北御南征 剿抚兼施荡平东南倭寇(2)(1/2)

    第二十三回 渐获帝信谋划北御南征 剿抚兼施荡平东南倭寇(2)

    这期间,朝廷按部就班的衙门作风,因循守旧的陈规陋习也被触动了。

    兵部尚书聂豹,因塞外战事不利,正焦头烂额。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五月,应徐阶之请,嘉靖下旨发兵征倭,兵部议征发山东长枪手三千,但朝臣会议时,一些大臣认为倭寇飘忽无常,待发兵,也许已跑了,岂不扑了空?劳师动众,未必有效果。聂豹独力难支,只得改变决定,派参将李逢时率山东民兵三千驰援。

    倒是徐阶细心,长枪手怎变成民兵了?打听下来,这三千民兵都是经过挑选淘汰下来的疲弱之卒,明显地敷衍塞责。于是徐阶再上奏本,说倭寇的特点就是飘忽无常,飘忽无常就不发兵,那就永远不必发兵,征倭就是一句空话,东南百姓就永远任倭寇蹂躏。徐阶认为倭寇越是难缠,越显得发兵的必要,此其一;其二,发兵就得发精兵,三千疲弱之卒与三千精兵耗费的军饷是相同的,但效果不一样。敷衍塞责,那才叫浪费军饷,是对国家、对百姓的犯罪。徐阶这一次真是动气了,说话占理,分析中肯,口气也硬邦邦的。由此,征倭摆上了朝廷的重要议事日程,这才有张经的王江泾大捷。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以后的几年,徐阶关注北御鞑靼,南征倭寇,并与军队主将频繁地书信往来,建议用兵方略,向张经推荐俞大猷、卢镗,向胡宗宪力荐战将戚继光,俞、戚、卢后来都成为抗倭的中流砥柱。

    军情的发展自然不以徐阶的意志为转移。兵部发六千精兵前往东南沿海,第一仗就落败。朝中有了流言,要追究徐阶坚持发兵之责。

    徐阶的回应,又出人意料。他向嘉靖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