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言(1/2)

    前言

    二战开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现商船的损失在不断加大,根据情报,英方正确地推断出损失商船的重大原因是护航舰只太少,当时有许多护卫舰被派往英国东海岸和南海岸海区担任反德军登陆任务。于是待东南沿海岸的德军登陆威胁平息后,许多舰船回到大西洋继续护航。

    护航航空母舰是提供空中护航最简便、最直接,也最省钱的方法,从此也就拉开了航空母舰的护航大海战。

    “俾斯麦”号的沉没,再次教训了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在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水面舰队英国皇家海军面前,德国那寥寥无几的水面舰艇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同时,雷德尔也认识到了德国巡洋舰的自不量力。

    但英方护航的效果好景不长,只要护航运输队进入德国远程轰炸机的活动半径,德国潜艇便与远程轰炸机一起参与海战,采用飞机与潜艇相结合的战术,新战术使英国护航运输船队的损失又大增。

    事实证明,英国造船厂的任务太重了,他们无法承担大规模的改建计划,截至1944年之前,英国护航航空母舰的改造工程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因此英国求助美国来填补这一空白,并向美国造船厂订购了航空运输舰,同时根据美国1941年通过的《租借法案》,英国皇家海军又租借了一部分美国航空运输舰,后来改称为护航航空母舰。

    1942年,第一艘护航航空母舰开始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

    截至1942年中期,德国潜艇在大西洋的活动非常猖獗,其作战海域均在大部分岸基飞机航程之外。在这个“大西洋缺口”里,它们更能发挥其作战优势,而且又没有雷达飞机的干扰之虞。随着盟国护航运输队在大西洋海域损失数量的日益增加,护航运输队急需拥有自己的飞机来提供空中护航。然而,英国皇家海军却无力抽出任何航空母舰来执行这一任务。

    为了堵住这个缺口,英国海军部下令将几艘运粮拖船和油船改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