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忍者 > 岛原之乱和甲贺十忍者(3)

岛原之乱和甲贺十忍者(3)(2/2)

为武田流、甲阳流、信玄流、甲州家传等)为主要流派,笔者认为,这一流派是由以名取与市之丞正俊为始祖的名取三十郎正澄,把流派定为名取流,然后又发展为新楠流、纪州流而成的一种流派。另外,对纪州流有深远影响的是楠流军学。

    江户时代天下太平,人员的流动也频繁起来,进入了情报往来不绝的年代。由于社会安定,江户时代也成了武术、军事学的再次体系化和各种流派兴盛的时代。

    战国时代的楠流军学,进入江户时代后也从楠流分成了南木流、河阳流、阳翁传楠流等各种分支,第三代名取三十郎正澄(正武)师从楠流中一个流派的楠不传正辰学习南木流,然后进一步师从于岛田潜斋、神户能房、碎鉴禅士等人,殚精竭虑创建了自己的流派新楠流,于承应三年(1654)投到纪州藩麾下。

    笔者认为纪州藩已经将越后流宇佐美传宗家定为军事主宰,而新楠流是凭填补其空白的忍术兵法供职其中的。新楠流的传承系统是:名取与市之丞则正俊—名取弥次右卫门正丰—名取三十郎正澄—名取兵左卫门邦数—名取四郎三郎尧畅—名取某—名取兵左卫门正直—名取竹之助正邦—名取龟楠正务。

    在《正忍记》的序中,有一处为《当流正忍记》的标题,如果把武术作为一个总体来考虑的话,那么“当流”是不是应该理解为“就是纪州流军学中,关于忍术的正确传书”呢?关于这一点,有加以考察的必要。也就是《正忍记》(复印件)封三中写道的:

    以上是从楠流军学秘书中盗录的内容,绝没有自己的创作,令传至子子孙孙一次练习

    稻叶丹后守道久

    六十七岁谨书

    享保元年戊午水无月下之十日

    “从楠流军学秘书中盗录的内容”这一事实,说明《正忍记》不是独立的纪州流忍术流派,毋宁说它应该被认定为“楠流军学的一个部分,其项目的内容为斥候、忍术”。也就是说,不应该因为《正忍记》出自名取氏而单纯地把它归入纪州流(新楠流),而应该把它归入楠流。

    认真地研读该书的内容,就会发现它非常深奥。比如说“较之一个人执行忍术任务,两三个人效果更好。因为有可能会出现受到新手的牵连而失败的事”等说法,这与现代会议中把任务的细枝末节都进行决议的做法非常吻合,相当有趣。

    《忍秘传》

    这本书是由四卷组成的伊贺流的秘传书。永禄三年(1560)申二月吉日,第一代服部半藏保长将本书授予嗣子半藏正成,定下了规矩,“伊贺甲贺的家中,即使是子孙繁多,辈分相沿,传授此道也只能是一父传一子之外决不可有其他做法的绝大机密,这是深入骨髓的道理,是藏入传人心腹之中的绝密知识”,使这本书成为由服部半藏一子相传的秘籍。

    这是一本厚九十一页、浅显易懂的传书。内容很少夸张的成分,从忍术用具到其他内容,令人信服的地方很多。

    但是,这本书也存在和其他书一样不严谨的地方。比如说,“妙药方”的做法为:“黑大豆五斗去皮,在水中漂洗百遍后使之干燥,皮三斗(皮即麻皮也),将上述二品研为粉末,制成大小如拳的球状,蒸之”。读到这里还觉得这个做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后面这个蒸法却变成了“子丑寅三时蒸之,卯之上刻取出瓦甑,午时一刻干燥之,制成粉末使用”。这样的时间要求就令人匪夷所思。进而“一次使用七日不补,其色如常药力不落云云”之类的说法使人更加感到其吹嘘漫无边际。不能不让人怀疑作者期待在这样的吹嘘下,真的把这种妙药带在身上半途使用的话,多少会有心理上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这些忍术的秘传书和当时一般水平的读物一样,混杂了一些荒诞滑稽的内容,也能让读者兴奋起来。但是,如果仅仅截取其中真正有意义的地方研读的话,确实算得上一本在读者面前展开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揭开不少谜团的书。

    在忍者的传书中,比这三大传书规模要小,或者以卷轴的形式出现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