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玄机 > 萧何——功冠群臣的第一宰相(1)

萧何——功冠群臣的第一宰相(1)(2/2)

虚的表态赢得人心。萧何早就打定主意,辅佐刘邦,自居幕僚之位,于是坚推刘邦。刘邦再三谦让。由于萧何的坚持,没有人敢出来应承。刘邦这才就位为沛县县令。楚人称令为公,于是史称刘邦为沛公。

    刘邦在沛县被拥为首领揭竿起义后,宣布萧何为丞督事。丞,即县丞,为县令副手;督事,指萧何为丞,总理众事。从这一天起,他们人物身份与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邦虽称沛公,而为君主;萧何名为县丞,实为丞相;其他人员都是刘邦的臣属。从此,萧何就定位在总理众事的丞相之位上。刘邦率军勇往直前,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设计杀了丞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将士们都趁乱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中去东张西望。当他看到秦宫中华丽的装饰、成堆的金银珠宝后,便贪恋秦宫的富贵而舍不得离开。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色,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都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萧何知道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这些档案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都能了若指掌。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克敌制胜,萧何功不可没。

    开发巴蜀,镇抚关中,足食足兵,支援前线,这是萧何在楚汉战争中所立的最大功绩。巴蜀之地幅员广阔,数十倍于汉中之地,而且资源丰富。其农业以生产稻米、黄米、小米为主。因此秦并巴蜀之后,得益其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的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到了战国后期,巴蜀已经成为秦对外扩张的物资基地。

    巴蜀如此富饶和重要,又与汉中连成一体。从刘邦被封为汉王时起,萧何胸中就已有了开发巴蜀的打算。就当时整体经济而言,巴蜀路远艰险,虽然有秦国上百年的开发,但仍然落后于汉中地区。萧何留守汉中,高瞻远瞩地大力开发巴蜀。

    萧何在汉中为支援前线付出了大量心血,其征发万船之米谈何容易,还有大量精锐的兵源补充,而且仅限于汉中、巴蜀之地。

    由于萧何在后方做了大量工作,才完成了“还定三秦”的战略转移,使刘邦在关中站稳脚跟,开辟了除巴蜀以外的新的根据地,为兴汉灭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汉军所取得的成果,若没有萧何在后方做后勤保障,提供足够的军粮及补充兵源,汉军纵有韩信指挥,也难以迅速占据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