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史的玄机 > 鳌拜——并非天生就要当权臣(1)

鳌拜——并非天生就要当权臣(1)(2/2)

护军,见明骑兵自松山出,奋力搏杀。明军大败,于是鳌拜不待军令,乘胜追击,直抵明军兵列,令所部下马步战,冲入敌阵,再败明军。鳌拜往来接战,辄当先陷阵,五战皆捷,因功由三等梅勒章京擢为一等梅勒章京。八月,皇太极倾全国之师,亲率援锦,夺明军笔架山军粮,断其归路。二十一日晚,洪承畴指挥明军分路突围。鳌拜奉命率清军左翼,截击突围明军。明总兵吴三桂、王朴、唐通等率马步兵沿海边突围。鳌拜率军追击。明军溃败。明军在这次战役中也表现了极顽强的战斗精神。据记载,明军士兵在陷入绝境时仍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翼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清人对不降士兵三日搜杀,极其残酷”。经此一战,明军损失大半,败局已定。

    崇德七年(1642年)十一月,鳌拜又随饶馀贝勒阿巴泰毁边墙入掠明境。他指挥本旗兵率先攻破明长城防线,然后,长驱直入,进逼燕京。旋随左翼攻掠至山东,攻陷兖州府及临清、汶山诸县。两路清军复会合于密云,再败吴三桂、范志完援军。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由墙子岭斩关而出。这一仗,清军共攻陷明内地城池88座,生擒明鲁王朱衣佩等共6王。明宗室死者千余人,掠掳人口36万余口,牲畜数十万头,金银财物不计其数。明人说:“清军壬午年(1642年)之入,直走青齐,及淮而止,所至屠掠一空,祸为至剧……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十月,叙功,鳌拜由一等梅勒章京擢为三等昂邦章京。

    逼死李自成,射杀张献忠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暴逝。满洲贵族内部因皇位继承问题,出现了尖锐矛盾。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是皇位的主要争夺者。诸王兄弟或支持多尔衮,或拥立豪格。皇太极自将的两黄旗大臣坚决拥立豪格。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是主要的带兵将领,是参与这场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黄旗大臣索尼、图赖、图尔格、谭泰、塔瞻等8人,前往豪格家私相计议,欲立肃亲王为君;又与索尼等人“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白旗诸王则力主立多尔衮。双方僵持不下。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门”。八月十四日,多尔衮在崇政殿召集议立嗣君会议。当天清晨,鳌拜与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誓立皇子,下令精锐护军“张弓矢,环立宫殿,然后到崇政殿”,摆出兵戎相见的阵势。在会议过程中,当争论不决时,鳌拜与皇太极手下两黄旗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实则胁逼多尔衮拥立皇子。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这一折中方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