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 > 第二十六章 纵横大师(2)

第二十六章 纵横大师(2)(2/2)

忠是赞成的,但是让宋哲元当老大,他不赞成。

    萧振瀛对他说:大家都是患难弟兄,你听不听我的?

    张自忠马上说,当然听大哥的。

    那好,我萧振瀛拥戴宋哲元,因为他有两点够格:威望足以服众,为人足够坦诚。

    张自忠是个性格很耿直的人,道理一讲明白,马上豁然开朗,爽快地答应萧振瀛会“服从到底”。

    摆平了张自忠,萧振瀛又马不停蹄地一个个去做工作。

    西北军的这些人都属于狗急了跳墙,渡过黄河也没得到过阎锡山的允许,来了以后七零八落地分布在晋南的各个地方,要把他们一个个找全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听说要重建新军,大家都同意,但在推谁为首领这个问题上,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一开始大家说让萧振瀛领着大伙干,萧振瀛赶紧摆手:我在旁边出出主意行,做“头儿”肯定不够格。

    见萧振瀛推辞,众人又说让张自忠来带这个头,反正就没人想到那个落魄的宋哲元。

    萧振瀛则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宋哲元“义高能得士”。

    大家在一块,不就是要重新聚义吗,宋哲元光一个“义”字就有资格坐头把交椅,而且他确实是当大哥的料,跟着他干才有奔头。

    经过萧振瀛来回一宣传,诸将都慢慢想通了,那就这么干吧。

    最后找到的是赵登禹。

    萧振瀛原先以为要说服他可能比较困难。因为按照预想的编制,赵登禹只能排到旅长,而他此前在西北军是师长。

    没想到几句话一说,赵登禹什么条件都没提,只给萧振瀛回了一句话:干不干,怎么干,由萧大哥你决定,别说旅长了,让我做团长营长都行。

    看看差不多了,萧振瀛便开了一个会,把谈过话的这些人都召集到一块儿商量。会上,按照萧振瀛的提议,初步决定编成一个军,由宋哲元来当“头儿”,张自忠当“二头儿”。

    但是,对萧振瀛来说,内部搞定只是起点,真正难的还在后面。

    编一个军那都是自己关在门里想想的,得让别人承认。别人不承认,你就是想编成一个师一个旅也是痴人说梦,前面说的做的都不过是自己关着门过家家。

    名分这个东西很重要。

    萧振瀛决定跑到京城去搞项目。

    这个京城当然指的是南京。

    跑项目就得花钱。萧振瀛一摸口袋,一个子都没有。

    宋哲元他们可怜巴巴的,自己都吃了上顿没下顿,更是帮不上什么忙。

    怎么办?

    只能借。

    萧振瀛跑到太原,找银号借钱。

    山西那时候不是现在,当时号称全国最富。太原的银号到处都是,只要你想借,就有银子。

    要聚义当然得名号吉利。萧振瀛找的这家银号就叫聚义银号,一共贷了2000元钱,旅费、打点费就都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