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西藏生死线 >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5)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5)(2/2)

了一道心眼,随军带来三名藏族老人做向导,于是听他们介绍要用骆驼背上的鞍板曲木代替过渡工具,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见其中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用了那块鞍板,以矫傲的身手攀爬藤绳,悬身并足,只眨眼功夫,就飞跃到了河对岸,看见的士兵们全都惊叹不已,我们的通事说:“哎呀,波密这地方本来就多藤桥,村村寨寨历来以牵绳做桥,高个四五尺,像网一样密,让小孩从小在上面走啦……”于是藏族的小孩很小时就练习,长大了当然更加娴熟。但对于汉族的士兵来说,过这样的需敏捷攀援的藤桥,仍是很困难的,要求既胆大又心细。波密的中部山高岸陡,传说那里另外还有一种叫鸳鸯桥的,是用藤绳两根,甲绳系在甲岸高处,慢慢降落到乙岸低处去。而乙绳则系牢在乙岸高处,再徐徐放到甲岸的低处,形成有趣的交叉,藤绳上各悬竹筐一只,人好坐在里面,双手拉绳,徐徐下降,一来一去,也十分便捷。

    我们部队过河,又花了一天一夜的力气,全军官兵,才全部过渡完毕,再沿河行军,两岸高山逼狭,有时走到山腰处,有时又走在悬崖峭壁、羊肠小道的河岸上,十分辛苦。走了七十里路到一个叫八阶的地方,忽然眼前出现大片的平原,纵横几里,居民十几户人家,还有一所小的喇嘛寺,有好几名藏族妇女来营地见我,说是前几天看见几十个过路的土匪从这里回家的。我说:“匪徒人很多,应该不止这个数字。”藏族妇女又说:“他们都是从各个不同地方征调来的,不是一地一村的人,听说已经战败了,全纷纷从山后往各自家乡逃走。”我呢,也将信将疑,仍设法多方侦探。在那儿住宿了三天,所打听到的情况,也和她们讲的差不多,才开始率领部队,回去彝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