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章 暗算(3)(2/2)

的。无非两个:一是董卓一剑下去,议郎彭伯死翘翘,如果董卓还不解气的话,再刺上若干人,让他们接二连三地死翘翘;二是董卓收回剑,彭伯继续维持呼吸,董卓尴尬收场。

    这两个结局事实上都是无功而返的结局。因为不管是结局一还是结局二都不能保证文武百官们打心眼里赞同董卓废立君主的提议。在这个意义上说,杀人在某些时候还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董卓没辙了。李儒也没辙了。僵局由此产生。这是一个历史的僵局,如果无人可解,历史似乎将不再往前推进。

    有人尝试着想打破僵局。这是个重量级的人物——司徒王允。

    就目下的官阶来说,王允当在董卓之上,也在众多百官之上。但是在此之前,他却不发一声。

    不完全是怕董卓,而是在等待拐点。事情阴阳转换的拐点。

    当其时也,董卓来势汹汹,以商议之名,行篡逆之实,并屡以杀人之举恫吓百官,王允以为,这是董卓气盛之时,不可强与之交锋。第一个拐点的出现当在董卓遭遇丁原背后的吕布时,董卓的气焰有所挫折,但王允却没有选择在此时出面,原因是董卓的气焰虽有挫折,锐气仍在,还需避其锋芒。直至董卓连续剑挑卢植、彭伯未遂陷入尴尬境地时,王允觉得,自己可以出面了。

    因为此时的董卓也需要他人出面来替他解套。王允提出的方案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废立君主是大事,不可在酒后轻率定夺……不如另日再议。

    董卓的剑收回去了,心平气和地收回去了。百官们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夜宴乃散。

    这个夜晚终究是个有惊无险的夜晚。

    但问题依旧存在。对董卓来说,散去的夜宴其实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开始。此后不久,丁原带兵向他挑战。这场小规模的战争以董卓的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