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如果这是宋史3 > 第十八章 宰执功力400年!(1)

第十八章 宰执功力400年!(1)(2/2)

就是和你的争执!

    没有范仲淹《百官图》式的具体指证,只有欧洲古代骑士一样的挑战风度。我把白手套轻轻地甩在了你的脸上,你不会疼,更不必担心我会出口不逊,只是要你清楚明白地感觉到,我对你的蔑视和挑战。争执就这样产生,所有人都看出了王曾绝不与吕夷简共立朝堂的决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主角们还都保持着当朝重臣的风度,可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说话。中书省政事堂里的另两位大佬,参知政事宋绶和蔡齐突然间怒火中烧,互相开炮。他们一个捧王曾,认为这是李沆之后的另一位圣相,是人间的正气象征,必须保护和支持,何况吕夷简独霸朝纲,都快成一言堂了,还需要什么证据?这是蔡齐。可宋绶认为吕夷简是被冤枉的,就事论事嘛,没有证据怎么能乱讲话?

    争吵终于开始。王曾的目的达到了,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四月间的宰相罢免行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首相、次相、参知政事,所有与争吵有关的人员全体贬职,政事堂里一下子空空荡荡。吕夷简出判许州,王曾出判郓州,都被赶出京城,宋绶降为礼部侍郎,蔡齐降为吏部侍郎,成为一般京官。

    乍一看,中书省卷堂大散,在宋朝历史上,真是头一遭,非常爽。但**过后就会发现小皇帝给自己挖了个坑。他养母留给他的成套的领导班子,到这时为止,都被他赶走了,以后要靠谁干活儿,还真成了问题。

    自力更生,物极必反。这8个字互不搭界,却是这时赵祯的心理和选拔宰相的标准写照。他决心按照自己的心灵走向来挑人,朝廷的办工气氛必须像开封雪后的开宝寺13级木塔之巅一样,安宁又清灵。这就要在选人方面慎之又慎。

    新宰相必须沉稳、善良、睿智,并且经验丰富,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资深。

    资深到无与伦比。半个月后新官上任,就连枢密院也一体更新。人员名单如下:首先是一个改革,没有首相和次相了,两位宰相王随、陈尧佐并列,不分大小;参知政事有三位,韩亿、程琳、石中立(英明,再分派掐架,只会是2:1,绝不会还平手);枢密使是盛度。

    看年龄,这都是一些老人。王随65岁、陈尧佐75岁、韩亿66岁、石中立66岁、程琳50岁,盛度很吉祥,刚过70大寿。宋朝宰执年龄相加,这一届竟然接近了400岁!

    这是个空前绝后的纪录,更绝的是这些人的特色和做派。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他的履历平淡,但极有特色,可以作为典型来证明,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在宋朝四平八稳往上升,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宋史》中他的列传里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被派到京西路担任转运副使,临行前,对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致谢。感谢陛下,我父母都在洛中老家,去京西路当值,正好随时侍奉,您真的太仁德了,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