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1)(2/2)

破这种贵族垄断,就要获得贱民阶层对改革的认可。取信于民,是法家政策最重要的一点,他们讲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就是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达成的改革契约。

    但是这种彼此之间的信任在当时的社会基本不具备可能性,因为在奴隶主当政的时代,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存在着身份和国家义务上的鸿沟。统治阶级依靠先天获得的高贵身份来实施统治,奴隶和普通百姓服劳役提供国家财富,在两者之间只有绝对的服从,彼此的信任因素比较淡薄。加上秦国是西方的国家,向来被认为近似于夷狄蛮族,所以在统治方式上比较血腥野蛮,老百姓和贵族之间的关系缺少亲近感,更谈不上彼此信任。

    为了获得这种信任,商鞅在当时的首都栎阳城进行了一次改革的推广活动:他在栎阳北门竖起了一根木头。木头不高也不粗,然后公然宣称,如果谁能把这根木头从北门扛到南门,便能获得五十金的赏钱。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全城都沉浸在惊讶、猜测和激动当中。五十金是普通百姓很难挣到的,但是百姓对于商鞅也存有不信任感。大家都围在北门对着那根木头指指点点,但是谁也不敢出手一试,都害怕钱没拿到却丢了小命。这时有一个一无所有的流浪汉,看到赏金丰厚,自认原本一无所有,就算是粉身碎骨也没什么好可惜的,于是走上前去抱起木头就往南门走,不一会儿流浪汉就来到南门。商鞅听说后,立刻赶到现场,当众向这个流浪汉兑现赏金。看到这个衣衫不整的穷鬼一下子翻身做了有钱人,大家都后悔莫及。人们从此相信了商鞅,各项政令的推进从此获得了民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