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计 以逸待劳(1/2)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释义】

    迫使敌人处于委顿的境地。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以逸待劳是取胜的良方,是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以逸待劳的关键并不是待在原地不动,守株待兔式的等待敌人的到来,而是以简洁的思路应对复杂的局面,以不变应万变。

    管仲治国备战,孙膑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的事实,证明调敌就范,以逸待劳,是“无有不胜”之法。调用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情况,掌握主动权。

    以逸待劳在现代商业领域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强,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甘愿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想出奇招,使自己获益。因为必要的退步是为了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力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一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拔剑再起,反败为胜。

    战国末期,秦国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战争初期,秦军锐不可当,连连获胜。不久,李信轻敌而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一败涂地,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惨重。后来,秦王派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出兵迎战。王翦却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而楚军急于击退秦军,多次挑衅均未成功,相持一年有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仅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