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一章 旅行家(2/2)

,演变成了“疑罪从无”。

    但是,甫侯没有想到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这种事其实一直在发生,那就是,金钱与权力对法治的干涉。

    周穆王对甫侯道:相国,在你的法律体系中为朕加上一条。

    甫侯道:请陛下吩咐。

    周穆王道:给人赎罪的机会。

    甫侯皱眉道:赎罪?

    周穆王笑道:凡犯罪之人,只要出得起钱,就可以无罪释放。

    你要的是法学,我要的是捞钱。所以,追求法律的完全平等是多么的荒谬,因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不平等。

    法律只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被统治阶级请保持沉默。

    永远。

    所谓的统治被统治,有个最简单的法子可以划分,那就是钱多钱少。当年,司马迁家中若有两根金条,谅也不致遭受宫刑。所以,连太史公都免不了刀下之祸,平头老百姓更没得指望了,唯有认命。

    甫侯果然不负重托,为五刑详化注解达3000条。

    天下遂大治。

    周穆王当然更是捞得盆满钵满,国库极度充盈。

    周穆王长叹一声,用一种极其幸福的腔调。

    他要从此开始他的梦幻之旅。

    全身心投入的旅游,踏遍寰宇间万水千山的旅游。稍知传闻的朋友都该晓得,周穆王是历史上超著名的旅游发烧友。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嗜好,为此至死不渝,一心无叮

    所以,在历史上排序,周穆王实在可算是中国第二个旅行家。

    当然,之前肯定已有过第一个,请回头参考1.6节。这个人我们其实应该记忆犹新,他就是黄帝。但是从痴迷和专业度上来说,黄帝和周穆王相比,实在不是一个层次。

    黄帝只不过在国内转转,周穆王却早已实现了国际游。据现代学者考证,周穆王最远的足迹已达至今天里海和黑海之间。因为,周穆王完全把旅游当成了一个职业,可是我们知道,周穆王现在的职业是王。

    王是要坐班的,而旅游,是行无所踪。如何来解决这一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 周穆王却早已成竹在胸。

    他是通过一个法子来实现二者的绝对统一。既是职业的王,也是职业的旅行家。

    那就是,出去打仗,并且一直在外面打仗。这个理由,相信没任何人可以反驳。

    但是,打仗总需要敌人,周穆王却没有敌人。他并不喜欢没事找事,更不喜欢打仗。因为打仗会耽误他旅游的时间。

    时不我待,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所以,我们即将看到历史上最诡异的一个镜头,一个帝王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以征伐的名义常年漂泊在外。

    他们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找到自己的敌人。敌人是谁,还在开会研究中,这个会,直到走完天涯海角都没开出个头绪。

    而且,在旅途中,帝王常常会抛弃掉军队。绝不是偶然,绝不是一次两次。

    因为,周穆王的马天下闻名。没有任何脚力能撵得上。

    李商隐诗曰:八骏日行三万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周穆王决定做中国历史上第一驴友时,他就已开始全神贯注地搜集最先进的交通工具。

    马。

    最千里的千里马。

    周穆王经历过很久的焦灼和落寞,直到一个年轻人的出现,一切才开始云消雾散。

    造父。

    造父是个很传奇的人物,他的传奇首先是从他寻觅到八骏的地方开始。

    桃林。

    这个地名我们该略有些熟悉。在10.4节中,我们知道,周武王在周公旦的建议下,曾“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

    对,就是这个桃林。

    从一个放牛的地方搜获到世界上最健劲的马,怎不令人啧啧惊叹?

    而且,不是一匹,是一群。

    如果是我们,应该一生都死死守候在华山。因为,那里才到处是马。

    如果是我们,有造父的身世,怕连走到周穆王面前的勇气都没有。

    因为,造父的祖宗实在不光彩。

    太不光彩。

    太不光彩到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如此的恶贯满盈,所有看咕书的人应该都还记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