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六章 马太效应(3)

第二十六章 马太效应(3)(1/2)

    第二十六章 马太效应(3)

    总之,这一进一出,都是在搜刮老百姓。百姓心里能没数吗——如今的皇帝再也不是人民的了。

    在明朝的钱币史上,还有一件有趣的事:

    虽然铜钱已经禁用了,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仍然铸了钱。只不过这钱不对国内使用,而仅仅用于外贸,由宦官携带到外蕃和边境去买马,每年都要用去几千万文。

    新铸的铜钱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赏赐给日本。当时日本是幕府时期,对明朝俯首称臣,经常派使者来请求赐给铜钱。他们从明朝拿回去铜钱,就在日本当做自己的正式货币流通。

    ——这些倭人,还真是能想懒办法。

    世上唯有银子好

    这两年,网络名人“当年明月”搞了一次明史普及活动,影响所及,相信我国的妇孺老幼对明史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明朝有一个皇帝,曾率50万大军贸然深入险地,结果被蒙元后裔瓦剌人围困在土木堡,做了俘虏。这位史上的最大玩家,就是明朝的第六个皇帝明英宗。

    明英宗后来被瓦剌放回,但是一时却恢复不了皇帝身份,因为他弟弟已经接了他的班。他只能担着一个“太上皇”的虚名,被幽禁整整7年。后来有人趁他弟弟病重,发动珍,拥立他重新做了皇帝。

    这位明英宗在货币上有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让白银成了合法货币。他规定,各级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一律用银;所有税收也“一切征银”。

    他儿子明宪宗继位后,又放开了用钱。从此,明朝就形成了“大宗流通用银、小额买卖用钱”的并用格局。

    钞票在明朝没过五代皇帝,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代话本小说,有很多是明朝人写的。一般在写到书中人物用钱的情况时,都写成“摸出一锭银子”、“抓了一把碎银”。即使写的是宋人、元人,也都如此,这就是货币演变史的痕迹。明朝后半期的人,对钞票已经没有概念了。

    明朝银锭的重量,有不同等级,其中最大的为50两一锭,也叫“驭”。造型很漂亮,两头上翘,犹如双翅。小银锭一般叫做“银锞(读科)”、“锞儿”,零碎的银子叫“碎银”、“零碎纹银”,这些词汇在明代小说中都很常见。

    银子零碎,各地官府在上缴国税的时候,就容易作弊,往往以小充大。到明朝中期的嘉靖年间,有户部尚书建议,要求各州府县上缴银子一定要铸成标准银锭,并刻下年月和官吏、工匠的姓名。

    钱币史也有大轮回。现在,历史又倒退回金属货币时代了。

    因为白银是称量货币,所以在使用时要看成色、称重量。

    把银锭正式称为“纹银”,就是在明英宗时代。此外还有“雪花银”、“细丝”、“松纹”、“足纹”等术语,也都是明朝人发明的。

    “纹”就是指成色,“足纹”,就是成色较足。

    那时候,也有假银子。假银子在刚投入使用时,比较好分辨,但使用的时间长了,外观上就与真银无异,这令当局很头疼。

    由于白银成了明朝的主要货币,海外的白银也开始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明代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