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

第十九章 这都是钱啊!(2)(2/2)

做“杂嚼”,算是夜宵吧,店家一直到三更时分才撤摊……

    作为宋朝的臣民,大概十个有八个要减肥才行。

    我一向认为:我们民族不光是会赚钱,同时也是个有悠久传统的美食民族。这样说当然有根据——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商代青铜鼎,就是老祖先们用来炖肉的。

    要是我们炮制美食的本领都衰退了,这个民族才是真正没希望了。

    《东京梦华录》里说,宋代的酒楼,那叫一个壮丽!那时候京师所有的酒楼,都用彩绸扎起大门迎客。一到晚上,灯火辉煌,上下相照。

    酒楼入口处,一般都有浓妆**好几百人,聚在走廊上,等待酒客呼唤。

    你要是走到九桥门外,只见彩楼相对,绣旗相招,遮天蔽日。

    全城有头有脸的知名酒楼,共有72家。其余小型的,都叫“脚店”,不计其数。无论风雨寒暑,白昼通宵,家家都是热闹喧天。

    孟元老说,那时汴京有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坊,叫做“大小货行”,包括碾玉作、腰带作、裁缝作、箍桶作、香烛作、冥器作、果子行、鱼行、肉行、花行等,说有360行,决不夸张!

    到底有多少行业?孟先生承认,他自己也驶过来。

    按宋朝人习惯,许多经营范围相同的店铺,聚集在一处,就叫做“行”。这个叫法,在南唐时就开始有了,卖肉的市场叫“肉行”,卖花的市场叫“花行”,那么,卖银器的地方呢?

    想不到吧?

    ——就叫“银行”。

    这是“银行”一词在中国的最早出处,当然跟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不是一码事。

    中国最早的行业协会——“团行”,就出现在行业高度发达的宋朝。

    我们现在常说的“同行”、“同业”、“行市”、“行会”之类的词汇,也是产生在那时候。

    那时候的汴京市领导,似乎很开通:做小买卖嘛,方便群众,就让他们随便做去。有税收,但是没有城管。

    连宋徽宗这样的****,对首都外来人口如何谋生的问题也很关心。那时一遇兵祸灾年,就有大批难民拥入京师,京师居民就教他们如何蒸馒头、烙大饼,好摆摊赚钱。宋徽宗知道了,对京师的民风淳朴大为赞赏,专门下诏表扬。

    那时候的汴梁城,是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随处可见沿街叫卖的小贩和提供劳务的散工。你养马,就有人为你切草;你养狗,就有人为你准备酒糟;你养猫,就有人为你提供猫食和小鱼。

    你要是想买东西,连大门都不用出,每天都有无数小商贩到你家门口探头探脑。有叫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香药果子、散糖果子的;也有叫卖首饰、衣发家用铜铁器、衣箱、瓷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