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当权不过如此 > 第1章 精巧机变(15)

第1章 精巧机变(15)(2/2)

矣的赵贞吉,感激隆庆皇帝给了他发挥才干的机会,准备大干一场了。

    问题是,赵贞吉这位老兄,性格很是“豪直自用”,还常常意气用事,而且不能容人。

    这样一来,赵贞吉和张居正难免会发生冲突了。想想看,连自己的恩师,张居正都想赶走,何况一个性格伉直不能容人、与自己素无渊源的老干部呢?

    还有一点应该说明,赵贞吉不但是内阁大僚,还兼任都察院的“一把手”。这个兼职了不得的!因为以后会经常出现这方面的人物,不妨对此适当展开说说。

    都察院是个什么机构?

    现在,一般理解为相当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这个说法很流行。这么理解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很不全面,甚至可能会造成误解。而依我看,都察院,就其职能、权责、运作方式上看,近似于现代民主国家的国会!除了非选举产生这一点以外!

    都察院的主体由御史组成。御史,就是我们所说的言官。

    言官,有言责而不负实际行政责任,有些现代国家国会议员的味道。比如言官对国政实施全面的监督,对执政者的政策措施、高级干部的言谈举止,都要加以监督;可以对政府首脑和大大小小的干部公开弹劾(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部长们的弹劾经常发生),而且是风闻而奏,就是说,弹劾的对或错都不承担责任(即相当于现代国家议员的言论免责权);他们也应该对最高领导人(皇帝或者代替皇帝行使权力的人)的言行提出规劝、抗议(经常发生),正常情况下,对任命高级干部也非常有发言权,直接参与投票。他们还有现代国家媒体的某些功能,当时所谓舆论,主要就是他们这些言官的主流看法。可以说,言官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值得肯定的是,当时还规定了权力和责任的对等。就是说,国家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没有发现或者不提出纠弹,要被问责(经常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