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的碎屑 >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4)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4)(1/2)

    三国的碎屑 附录第十四(4)

    三国书法

    三国时期,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楷书与草书已日臻成熟。汉字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字体的规范化,而楷书正是规范化的表现,草书则含有实用与审美两方面的功能,它可以大大提高汉字的书写速度,同时,古代“书者,如也”、“书品即人品”等理论在草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三国时期的书法代表人物如下:

    钟繇及其书法艺术: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

    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书论较零碎,散见于后世文集中。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也记载有与钟繇大致相同的话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其他书法人士:

    钟会,字士季,钟繇少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受其父影响,在书法上有独到成就,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书人优劣评》)。唐代张怀瓘《书断》赞其“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汉灵帝时,官至吏部尚书。书法上,学习师宜宫的书法艺术,以善八分著称。后来依附刘表,不久归于曹操。曹操非常喜欢其书法作品,认为超过了其师。因此,每逢宫殿落成题字,均邀梁鹄书写。

    曹操不但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