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君主第四(6)(2/2)

“此间乐,不思蜀。”这是乐不思蜀的来源。 刘禅被抓,生死大权把握在司马昭手上,刘禅的手下郤正劝他向司马昭讲思蜀,或许还有机会回蜀地,然而司马昭第二次问刘禅,“安乐公可思蜀否?”刘禅却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晋公必放陛下归蜀矣。”昭曰:“何乃似郤正语耶?”后主开目惊视曰:“诚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于是司马昭深喜后主诚实,并不疑虑。后人有诗叹曰:“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孙权的兄长猝然殒命,哀恸过度的孙权,一时间生出放弃接任的念头。他神情憔悴,悲哀无度。情急之下,张昭说道:“孙将军,这是哭的时候吗?你的兄长难道希望你像个匹夫那样哭个没完,把军国大事完全撂在一边吗?你看看外面,天下鼎沸,群盗满山,正等着将军重振雄威,收拾山河。请将军快快更衣,检阅你的部下,整顿你的郡国。”说完,张昭立在门口,直到孙权一身戎装重新出现,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张昭亲自将孙权恭敬地扶上战马。孙权上马了,这以后,他再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孙权,“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养侠士”。孙权天生就具备帝王的威严和驾驭群臣的能力,他的兄长孙策当权时就让他“参同计谋”。每逢酒宴,群僚毕集之时,孙策总会私下里对孙权说:“兄弟,你都看仔细了,在座诸君,日后都是你的大将。”每到这时孙权总会瞪着一双极有魅力的碧眼,一眨一眨,眼前出现东吴强盛的景象。

    孙权要任命一个丞相,所有人都举荐张昭。但孙权没有答应。他认为张昭属于那种可敬重而未必可倚重的人。他说,张昭性格倔强,他宁可以师礼待之,也不想把国家交给张昭管理。当然,孙权嘴上说得很漂亮,很冠冕堂皇:“张公年事已高,丞相一职殊劳心力,恐与张公健康有碍。”就这样,无法“立功立德”的张昭,老年时只能在家里从事“立言”活动,专事著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