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九章(2)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九章(2)(2/2)

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做记号“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另外,家长要告诉孩子,预习的时间安排和预习的程度,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同科目的特点而定,预习一般放在完成当天学习任务以后进行。如果时间充裕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如果时间比较紧,就要有选择地进行预习,对教材初步领会即可。

    3 多多鼓励,让孩子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巧巧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一直与奶奶住在一起,在乡下上小学。爸爸妈妈出国回来以后,在某大城市搞科研工作,把巧巧从乡下接到城里读书。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巧巧比不上。她与班里的孩子不熟,再加上她的普通话还有浓厚的地方口音,下课了没有人与她玩,她就静静地坐着。上课她从不敢举手发言,其实她的作业和考试成绩还是很不错的。老师有时有意提问她,她站起来,满脸通红,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

    老师把这些情况与巧巧的父母沟通以后,建议父母多鼓励孩子大胆发言。于是,巧巧父母办了一个“家庭模拟课堂”,按照如下程序锻炼孩子大胆发言。

    第一阶段:爸爸当老师,巧巧和妈妈是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巧巧主动举手发言一次,可以奖励一张卡片,累计20张可以换得一盒薯片。

    第二阶段:妈妈当老师,把巧巧的同桌叫到家里来,与巧巧一起模拟上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两个孩子举手发言获得的奖励与第一阶段相同。

    第三阶段:把老师换成爸爸的同事,其他与第二阶段相同。

    三个阶段训练完毕,老师反映巧巧上课敢于发言了,有时还会主动举手发言。

    一般情况下,孩子不喜欢积极回答问题,有三种原因。一是孩子胆小怯场,有的孩子能够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是不敢当着大家的面举手;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回答得对不对,怕说错,因此不想说,这类孩子通常自尊心极强,很爱面子;还有的孩子确实不会回答,所以也就懒得举手。

    总之,孩子不愿意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通常有他自己的想法,家长们不要武断地去猜想、下判断。可以跟孩子和颜悦色地谈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才可能找出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这是家长首先要做的。帮助家长听到孩子的真心话的重要前提是,想听到孩子真心话的前提是,不要让孩子感觉“上课不积极发言”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有这种不好的感觉,家长要及时修正。比如,说:“其实这也没什么。当初妈妈还是小学生的时候,也曾经不喜欢举手发言,因为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好,就努力改正了。”这个时候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