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天下 > 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洗朝权

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洗朝权(2/2)

,又陪笑道:“殿下,太后还有一句口信,希望大将军不要忘记给她的承诺。”

    “我知道了,请转告太后,我是军人,言出必行。”

    送走宦官,李庆安又回到了书房,他换了衣服,从里面慢慢走出来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驻兵戒严,我可以取消。”

    李庆安取出一面金牌,递给亲兵道:“去传我的口令给秦将军和南将军,立刻撤销戒严,五万大军归营。”

    “遵命!”亲兵拿着金牌迅速去了。

    张筠大喜,他原以为会费很大的劲才能说服李庆安,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这次之所以能光面堂皇地收拾韦滔,关键是太后起了作用,这必然是李庆安答应了什么条件,估计李庆安还有求于太后的地方,所以他才会让步,否则,以李庆安的强势,在这种时候,他怎么会轻易让步。

    虽然心里明白,张筠还是当着领了李庆安的人情,“多谢大将军能接受大家的意见。”

    “我也不是那么固执己见的人,该让步时我会让步。”

    李庆安淡淡地笑了笑,他又略一沉吟,问道:“既然解除戒严,那按相国有什么方案教我?”

    张筠的心中早有腹案,连忙道:“我和大家商议过,意见基本一致,可以采用集中居住,分开软禁的办法,这样就不用惊动长安民众,也不用戒严,这样也方便集中办案。”

    李庆安沉思了片刻,道“好吧!这件案子我就不参与了,就由政事堂全权负责此案,我建议组成大三司会审,所有涉案官员一个个过堂,我可以提供一切援助,如果需要军士,相国可以直接和内卫联系,我自然会给秦海阳指令。”

    李庆安终于同意了张筠的方案,不仅是同意,他还决定放权,如果张筠没有拿出这份建议书,放权是绝对不可能,他绝对不会把这个巨大的政治利益让给张筠一人。

    既其他重臣都在这份建议书上的签了字,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参与进来,权力斗争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每个重臣都有自己的山头,每个老大都有自己的小弟,这次扳倒韦滔和卢奂两个政事堂成员,无疑将会对韦党进行全面清洗,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这个机会谁也不会放过。

    李庆安作为最高掌权者,他就必须有最高掌权者的觉悟,他当然不会去张筠、裴旻这些人去争夺山头地盘,天下都是他的,他也没必要自降身份去张筠争夺,他是大唐这艘巨船的舵手,他只要把握好方向,其余的利益分配由他们自己去商量分配,他不必插手。

    李庆安的让步使张筠彻底松了一口气,李庆安的放手,意味着可以按照文官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危机,文官的办法远比武将的办法复杂,武将的办法很简单,一刀宰掉,一了百了,但文官不会这样做,文官不会把事情做绝,他们也要给自己的留条后路,

    但张筠也懂得放权不是让权,让权是一样不留,全抛出去,而放权是有给有留,这个给和留之间的度,就让由他张筠自己去把握了。

    有些事情他必须要事先确认清楚,首先是韦滔和卢奂的处置,李庆安要收拾的其实就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乃至他们家族的命运,必须由李庆安来决定。

    “殿下,老臣想问,假如韦滔和卢奂真有罪,该如何处置他们?”

    李庆安暗暗点头,姜不愧是老的辣,这个张筠果然是官场老手,分寸捏拿得很准。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慢慢走到大唐地图前,凝视着岭南一带,最后他徐徐道:“韦滔和卢奂虽然有勾结南唐的嫌疑,但毕竟是重臣,免除流放,改为贬黜吧!如果罪名确凿,韦滔可为贬为恩州长史,卢奂贬为廉州太守。”

    恩州是今天广东阳江一带,而廉州则是今天广西北海一带,在唐朝都是偏远荒蛮之地。

    “那他们的家人呢,是否一起贬黜?”张筠又问道。

    李庆安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相国糊涂了,贬黜不是流放,和家属无关,他们愿留长安,还是愿去岭南,悉听尊便。”

    李庆安对韦、卢两人下的结论,等于就是这件案子定了调,连韦、卢二人都是贬黜,那别的官员也不会流放了,还有不牵连家属,这可是个好兆头.

    这又让张筠松了口气,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他也要确定下来,那就是政事堂的重新权力分配,现在政事堂就只有他和王缙,颜真卿虽是兵部尚书,却没有相权,没有进政事堂,政事堂只有两人,这样肯定不行,刚才李庆安也说得很清楚,这桩案子将由政事堂来主导,言外之意就是说,要先组成新的政事堂,然后再审戚珣案。

    一般而言,在皇帝缺位时,政事堂的人选由朝廷五品以上职官公推投票决定,但估计李庆安不会用这种办法,而是用太后直接任命的办法,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他的意志。

    虽然张筠知道李庆安会去和太后商量,但作为右相国,他还是想多少了解一下李庆安的想法。

    “殿下,关于政事堂的安排,能不能和老臣先谈一谈?”

    或许是张筠在这这桩案子配合得非常默契的缘故,李庆安也不想隐瞒他,在张筠面前,他也没必要过于谦虚。

    “我的想法是依然沿用七相制,目前有三相,张右相、崔左相和刑部王尚书,按照一般惯例右相兼吏部尚书,左相兼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我考虑由兵部尚书颜真卿改任,户部尚书由刘晏担任,裴旻任吏部侍郎入相,另外还有一个工部尚书,我打算由郭子仪来担任。”

    郭子仪入相是李庆安在太原时,和郭子仪达成的协议,郭子仪自己也很清楚,在李庆安已经拥有五十万大军,自己的七万军队已经没有任何抗衡的意义了,一旦李庆安上位,他郭子仪要么造反自立,要么把军权交出来,他本人就回家养老去。

    与其那时被迫交军权,还不如现在把后路谈好,所以在两人的一番讨价还价下,郭子仪同意把军权移交给李嗣业,而李庆安则答应让他入相,由武将转为文官,他手下大将,李若幽、李国良、路嗣恭、李忠臣等人,也都和安西军将领一样,论军功行赏提拔。

    这在唐朝很正常,比如天宝元年的左相牛仙客,他原本是河西节度使,再比如安禄山,李隆基也曾经想让他入朝为相,至于郭子仪本人,历史上他功高至伟,被封为中书令。

    他能力有、声望有,李庆安让他入相,是军方众望所归,也是郭子仪平生所盼,他常对部下说,大丈夫当拜将入相,才不枉一生,这个安排,也算是皆大欢喜。

    张筠听李庆安将郭子仪也任命为相国,不由暗暗赞他手段高明,这样一来,朝廷军权尽在李庆安的掌握之中了。

    这时,李庆安又道:“崔左相的漕河疏通已经到了后期,崔左相可以回朝主掌门下省了,我推荐关中漕运使独孤长凤为江淮、河南的转运使兼河南道观察使,接替崔宁继续完成漕运大业。”

    李庆安的这个建议让张筠暗暗心惊,独孤长凤出任转运使兼河南道观察使,这就意味着李庆安开始重用独孤家族了。

    ........

    庆平二年六月,震惊朝野的戚珣案开始有了初步的结果,礼部尚书韦滔明知戚珣破坏朝政而纵容包庇,证据确凿,罪名成立,由太后下旨,罢黜其相国之位,贬为恩州长史,工部尚书卢奂为从罪,也同样罢黜相国,贬为廉州太守,其余与戚珣有勾结,或者受韦、卢二人牵连的四十四名朝官,如李开复、苗晋卿、罗钧奕之流,或贬或免,无一幸免。

    以此同时,太后沈珍珠下旨重建政治堂,任命张筠、崔宁、裴旻、颜真卿、王缙、刘晏、郭子仪等七人为相,同时解散枢密处。

    经过这次朝廷权力的重新洗牌,大唐朝政焕然一新,而这时,李庆安的目光终于投向了南唐,赫赫的磨刀声开始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