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正说成语 > 正说成语 第九章(2)

正说成语 第九章(2)(1/2)

    正说成语 第九章(2)

    美国政府一直想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来遏制中国的崛起速度,所以极力地维护两岸不战不和的状态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根本目的。美国政府一直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美国政府的一言一行都必然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最终也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是“危如累卵”、“危若朝露”,而非“危言危行”。

    金山词霸是这样翻译“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的:“孔子说,立邦漆刷完后,上面还有道道的话,你说话和走路都很危险。”真是错得够意思。

    正说成语之八三

    “如丧考妣”褒成贬

    易中天先生在大作《品人录》中“海瑞部分”写道:“海瑞去世后,南京人民奔走相告,如丧考妣。”一句话连用了两条成语,可见易先生语言之丰富。可仔细一分析,两条成语都有用词不当之嫌。“奔走相告”是个常用词,是指振奋人心的喜讯或重大消息传来,人们奔跑着互相转告,用在这里有失稳妥。下面我们重点来谈谈相对陌生一点的成语“如丧考妣”。

    “如丧考妣”出自《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殂落: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四海:四夷。八音:乐器。这段话是说尧勤理政事,施行仁政,关心民间疾苦,死后,百姓像死了父母一样,哀痛万分。

    “如丧考妣”就是指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和着急,形容悲伤着急到了极点。在古代,该词表达的是褒义色彩。如:“尧崩,禹服三年之丧,如丧考妣,昼哭夜泣,气不属声。”(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陛下不幸北城,北城百姓如丧考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

    在长期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如丧考妣”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表示(因为损失一点利益或关系)像失去父母一样伤心和着急。如柳青在《狠透铁》中写道:“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如丧考妣。”**《**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中也写道:“当着我们在谈判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的时候,你们如丧考妣地急着要谈判。”

    媒体上把“如丧考妣”错用在褒义色彩的语义里的现象很多,如:“(清官陈瑸去世的)噩耗传来,台湾人民如丧考妣,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图读湛江网2007-10-23);“中国球迷如丧考妣的次数太多了,时间也太久了。”(中国网2007-7-23);“考试出了好成绩的,家长和孩子欣喜若狂,考试成绩不好的,家长和孩子如丧考妣。”(四川新闻网2006-6-30)。考虑到该词感**彩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