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放弃升华人生(6)(2/2)

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唐王朝由此由盛转衰。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以为上”、“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而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便深谙放弃的道理。他以“无欲则刚”为座右铭,历官40年,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做到了洁身自好。他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实则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来没有沾染拥姬纳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见的。

    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诱惑,我们将何以处之?“无欲则刚”这一警语可作为立身行事的指南。

    抵制大千世界的诱惑

    晋代陆机《猛虎行》有云:“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讲的就是在诱惑面前的放弃与清醒。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其实,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特别是对有权者来说,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这就需遥持清醒的头脑,舍得放弃。如果抓住想要的东西不放,而贪得无厌,就会带来无尽的压力,痛苦不安,甚至毁灭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