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章 其他类(3)(1/2)

    第九章 其他类(3)

    直到16世纪,为了更牢固地连接物品,打造钉子的工人才开始生产带螺旋线的钉子。尽管这种钉子比普通钉子要牢固得多,然而由于成本太高,并没有普及。从钉子到螺丝钉,这么小小的一步,却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时间到1797年,英国的莫兹利制造了一辆全金属的精密螺丝车床。直到这时,工人们才开始大量生产螺丝钉。从此,螺丝钉开始进入各种各样的器械里。

    早期的螺丝钉都是一字槽钉头。尽管比普通钉子更为稳固,然而在使用的时候,螺丝刀总是会滑脱。

    1936年,亨利?飞利浦设计了十字槽钉头的螺丝钉。螺丝钉的这一改进,改变了原有螺丝钉的缺陷,也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然而,小小的螺丝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像一些大体积的器械,就需要使用金属螺帽和螺栓。那么,螺帽和螺栓是何时出现的?

    大约在公元1550年,欧洲的一些器械上出现了金属螺帽和螺栓。但是,螺帽和螺栓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因为那时候,工人们只能在简陋的木制车床上制作螺帽螺栓,生产能力当然很低。

    1798年,美国的威尔金逊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制造螺帽和螺栓的机器。之后,螺帽和螺栓开始大量出现在配件商店里。

    尽管人们对螺丝的需求开始增大,但是,在19世纪以前,螺丝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用到螺丝的时候,机械师们需要对它进行一些加工。于是,1800年至1810年间,英国的莫兹利一直在研究螺纹的标准。但是一直没有结果。直到1841年,莫兹利的学生威瑟沃思才提出了“威瑟沃思螺距制”。这时候,才真正确定了螺纹标准,也规范了螺丝的市场。

    可见,即便是小小的螺丝,也是集合了人类的千年智慧才创造出来的。

    眼镜

    Glasses

    古代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其中在开掘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眼镜的造型。1260年,马可?波罗来中国,在他的著作中也描述了戴眼镜的人。

    发明史话

    眼镜的最初发明是为了解决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的困扰,如今则发展成了一种眼镜文化,这种文化充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特点,随着各历史时代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以物质和艺术的结合,通过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来。它一方面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

    现代眼镜成形于1289年,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与商人斯皮纳发明了眼镜的制作方法。中国有明确文献记载的眼镜出现在明代万历时期,田艺蘅在他的著作《留青日札》中对眼镜作了记录,他说:每天看文章,目力昏倦,看不清细小的文字,只好戴上眼镜。这时候再看,不影响注意力,文字清清楚楚。眼镜用绫绢联着,戴的时候缠于脑后。人们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