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交通通讯类(7)(2/2)

品,如19世纪初的“城市信封”就是印刷邮票的前身。

    19世纪早期,英国的邮资按邮件送递路程和信件纸张数量逐件计算,由收件人支付。那时,如果一位爱尔兰人收到了来自伦敦的邮件,他需要支付的邮费相当于一位铁路工人月工资的20%。如此昂贵的邮资,连国会议员都难以承受,百姓更不用说了。为了逃避邮资,人们纷纷请人代送或者拒收邮件。因此,英国虽然实行高邮费政策,国家的邮政收入却在逐年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邮政大臣罗兰?希尔强烈建议:发行一种邮票,由发信人出钱购买,并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据。于是,英国议会于1840年1月10日采纳了罗兰?希尔的“不论远近,信函每盎司均收费一便士”的建议,并于同年5月6日发行了首批邮票——印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的面值为一便士“黑便士”和面值为两便士的“蓝便士”。这批邮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邮票。而罗兰?希尔被人们称为“邮票之父”,被英国女王赐予爵士称号。

    十多年后,一位英国记者在伦敦的一家酒店准备将写好的新闻稿寄往编辑部,贴邮票时却找不到剪刀。于是,聪明的记者用一枚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边扎了一圈小孔,然后将邮票从一大串邮票纸上撕下。这个场面正好被坐在一旁的亚瑟?享利看到,之后,享利为邮票研制出了打孔机。从此,邮票有了齿孔。

    而我国的第一套邮票是在1878年1月发行的三枚“大龙邮票”: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邮票以龙为主图,并配有祥云图案。与英国的邮票不同的是,我国的邮票有文字——主图上方是英文的“中国”,下方是英文的“分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