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 第一章(1)(1/2)

    历史 第一章(1)

    乾嘉学派

    考据学大盛的史学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内容的学派。因为它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因为这一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又有“朴学”、“考据学”之称。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为其代表人物。

    产生背景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思想控制十分严格。清朝封建统治阶级采取残酷镇压和笼络羁縻臣民的政策。雍正、乾隆时期,对文人采取了严酷的统治政策。尤其是乾隆时期,屡次禁毁书籍,大兴“文字狱”。

    当时的文人学士不仅不敢抒发己见,议论时政,即使是诗文奏章中有一言一名的疏失,也有招致杀身灭族惨祸的探讨。所以,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典籍的整理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知识分子的这种态度,受到朝廷的欢迎和鼓励。于是,在学术领域中出现了“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许慎、郑孝贾逵、马融,都是汉朝著名经学注疏家、语言文字学家)的新气象,考据学大盛。

    形成过程

    清初的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都非常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的贡献最大。他提出“经学即理学”,被公认为是清代考据学的先河。随着清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愈加严厉,出现了大量的考据学家,乾嘉学派逐渐形成了。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朝嘉学派大多数学者的毕生精力,都从事整理国故的工作,在经学、史学、文学、音韵、天算、地理等学科的校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