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学 第二章(2)(2/2)

  唯美主义文学(Aesthetic movement)是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及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侮志。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产生背景

    19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兴起,具有两大背景: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把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目的。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这必须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

    形成过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是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济慈有一句名言,“美的东西就是永久的欢乐。”这句话被当时的文学家所推崇。在济慈的影响下,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塞蒂(1828~1882)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文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