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紧压茶(2)(1/2)

    紧压茶(2)

    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清末,由于清廷处于没落期,茶叶形式开始多变,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7个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民国初年,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和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了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1921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5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一时市场份额大增。

    解放后,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国营茶厂,使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20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七子饼茶”这个吉祥名称,从此“云南七子饼茶”就占据紧压茶的霸主地位。

    关于七子饼茶的来历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是用来上税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为2.5公斤。一件12筒约为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七子饼茶选用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作原料,适度发酵,经高温蒸压而成,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存放年限10年以上,该茶的原料来源于普洱县城东南70公里以外的原始森林中,(海拔2200米)一个既无人居住又不通公路的山沟里,茶叶鲜叶全靠当地居民用背篓背下山。

    七子饼茶属压紧茶类,其饮法与散茶不同。因其甚为紧实,所以,仅用沸水冲泡是难以将紧压茶的茶汁浸出的。因此饮用时,首先必须将紧压茶捣成小块或碎粒状,尔后再在铁锅或铝壶内烹煮才行。不但如此,在烹煮过程中,还要不断搅动,通过较长时间,方能使茶汁充分浸出。

    同时,习惯于饮紧压茶的,多是中国边陲的一些兄弟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内蒙一带,这里均属高原地带,气压低,水烧不到100℃就沸腾,用这样的水冲泡紧压茶当然更不容易将茶汁浸出了,即使是烹煮,也得化较长的时间,这就是饮紧压茶为什么不用冲泡而用烹煮的原因。当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习不同,调制紧压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

    方包茶

    飘香“马茶”

    方包茶原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中而得名。过去西路边茶都用马驮运,每匹马驮2包,故又名“马茶”。

    方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