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体验 第四章(1)(2/2)

种下的树是陪伴你的朋友。当你离开这座城市时,这棵树就是你心中牵挂的朋友。它承载着你对这座城市的记忆,对这座城市的感受,承载着你对大学时代的感受。你虽然走了,但你在就读的城市里留下的不只是脚印,还有一个生命,一份生命的牵挂。当你年过花甲,来到你当年曾经种下、现在已经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前,遥想青春,遥想学生时代,对着这个久违的老朋友,你一定是百感交集的。

    种下一棵树,我们可以在植树节前夕或植树节种,那样富有意义,也较容易成活。可以自己单独种,也可以和同学一起种。可以在校园的树林里种,也可以在城市的义务植树林(每座城市都应该有的)里种。如果缺乏经验,可以向园林工人师傅请教,种好的最开始几天一定要常去看以确保成活,以后也要经常去照顾它呦。

    97.做一次农民或者建筑工人

    成都市某建筑工地上,活跃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就是身高1米85的大学生康西维,河北某高校计算机系大二学生。只见他肩挑30公斤的混凝土,累得汗如雨下。

    康西维家境并不困难,反而还很优越。他的父亲是经理,母亲是教授,收入颇丰。为什么还让儿子在建筑工地打工呢?他的母亲说,康西维从小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没吃过苦,性格倒是开朗,但就是过于自信,花钱不知道节约。在工地上锻炼,让他明白挣钱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周前,父亲便告诉康西维已帮他联系好参加社会实践,放假回来就“上班”。“今年哪里都不去,就在我们工地上班,和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想到刚坐上父亲的车,康西维便接到这份用心良苦的“上班通知”。自信的康西维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他认为:“别人能干,我也能干,而且会干得更好。”但是接下来的日子让他明白现实是残酷的。

    按照工地上的作息时间,上班第一天,康西维7点不到就起床了。取下近视眼镜,穿上旧工作服,赶到食堂吃早餐——白干饭就咸菜。他端起碗几乎难以下咽。“小康,赶快整两碗干饭,否则你上工地吃不消啊!”在工友们的好心提示下,他勉强吃了一碗半。

    带着对打工生活的美好想象,康西维戴上安全帽快步来到工地。只见一片繁忙景象,人来人往,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负责泥工的包工头给他安排了第一天的工作——铲沙。工友们很吃惊,问他为什么来这里。康西维面带微笑地告诉他们只是想锻炼一下。康西维拿起铁铲,1个小时过去了,腰有些酸;2个小时,汗流浃背,手臂疼痛;3个小时后,全身开始酸痛……康西维有些支撑不住,不过他还是咬牙挺到了中午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