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非常道 > 命运第二十二(1)

命运第二十二(1)(2/2)

乃索性挑灯夜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恰逢蒋介石查夜,见有人如此勤奋攻读,通宵达旦,便走向身边,问其姓名职务,陈诚毕恭毕敬作答,蒋大加赞:“我黄埔军校中,人皆如此,何等妙哉!”自此,陈诚深为蒋青睐。

    1925年,由郑振铎介绍,李金发加入文学研究会,入会号为“149”。此后,他常参加文学研究会的聚会,见到当时的“文坛巨子”沈雁冰、傅东华、叶绍钧、夏丏尊、赵景深等人。近距离的接触,使李金发觉得,这些文坛上声名赫赫的人物,“其实都是亭子间绞脑汁的可怜寒士,若能在中学做一国文教员或与书局有关系,做一位编辑,便沾沾自喜,终身有托。文人无出路就是如此情形。”李金发因此与文艺若即若离,最终走上弃文从政从商的道路。

    1928年初,因伪伐军快进入山东省,蒋介石特向中山大学要山东人随军入鲁。戴传贤就推荐何思源,写信给蒋由何带去。信写得很长,内容极力推重何。戴在信中说,近几年他的新交中,何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有希望的朋友。又说何精通几国的语言文字,已经出版了好几种著作。最奇怪的,戴说,何是一个最孝道的人。蒋看完信后,对何大加辞色。

    丽尼婚后,妻子不巧怀孕。因家穷,无钱生养,走投无路之下只好买了一大包奎宁,想要打胎,没想到妻子吃了奎宁后,腹痛如绞,丽民吓得不知所措。妻子说:“快拿笔来,我写遗嘱,不是你毒死我的!”幸好一位长辈到来,才赶紧把病人送医院抢救。

    王世镗少年时即喜欢临摹龙门石刻,谓“有古拙博大之风”,后由文字学研究入手,日耽翰墨,三十年不倦。于右任偶然间得遇其书,惊问此人尚在否?得知王在汉中困居,以鬻字糊口,大为骇诧,以为如此奇才,埋没穷乡僻壤,实国人之羞。于设法将王老先生请到南京,相见恨晚,尽出其所藏古今碑帖遗简影本以飨王世镗,并广为称誉,予王以监察院参事名义,专事书法。

    鲁迅加入左联,与周扬等人关系不睦。鲁迅对周扬们深恶痛绝,以至在见到阔别两年多的冯雪峰时,未及寒暄,劈面就说:“这两年我给他们摆布得可以!”

    周作人懂日本文化,曾有日本人到北大讲中日文化合作,周跟日人说:“谈到中日文化合作,我没有看见日本人的文化,我倒看见他们的武化,你们都是带着枪炮来的,哪里有文化,只有武化。”抗战的时候,周留在北平,蒋梦麟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系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周果然没有走,后来因汉奸罪被关押在南京。蒋常派人去看他,并常送给他一些需用的东西和钱。有一次,周作人托朋友带信,说法庭要蒋的证据。他对法庭说,他留在北平并不是想做汉奸,是校长托他在那里照顾学校的。法庭问蒋有没有这件事?蒋回信证明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