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5000年灾难记录 > 第五章 人间惨象:旱灾和饥荒(1)

第五章 人间惨象:旱灾和饥荒(1)(2/2)

大裂谷从东北到西南纵贯全境,把高原劈成两半;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境内绝大部分的河流、湖泊发源于高原,穿行于悬崖峡首之间,形成许多急流瀑布流入邻国,因而又有“东北非水塔”之称。

    然而,正是这个素有“非洲屋脊”和“东北非水塔”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在80年代非洲萨赫勒旱灾中,却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其受害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区通常年均降水量为1000— 1500毫米,低地和谷地地区为 250—500毫米,而1984年埃塞俄比亚的降雨比正常年份减少60%,有的地方甚至锐减100%。全国102个县中,除7个县未受灾外,其他地区都遭到了旱灾的袭击。全国14个省中,有一半省份被列为重灾区。田地干裂、禾苗枯萎,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84年,埃塞俄比亚粮食减产30%,有300万人沦为灾民。因持续干旱所造成的饥荒和疾病在短短9个月中,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

    不幸的是,旱灾在三年之后再次光临了处于饥荒中的埃塞俄比亚。北部灾情最为惨烈,干涸的湖泊,断水的河流,干裂的田地,枯黄的草木,倒毙的牲畜,悲惨情景随处可见。起初这个地区就河网稀疏,连年缺雨,旱情不断,而且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遭到近于毁灭性的破坏。据统计,1987—1988年埃塞俄比亚最北部的提洛雷和沃洛等省,连续两年降雨量减少了四分之三,造成粮食收成减少了80%,居住在北部各省的400万人生活受到饥饿的严重威胁。除粮荒以外,北部各省还面临着另一个严重问题——水资源短缺。许多地区只能定量供水,缺少饮用水使得通过污染水质传播的传染病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