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东南非洲 > 第五站 索法拉省(Sofala)(8)

第五站 索法拉省(Sofala)(8)(2/2)

海诸省很早以前就有闯荡南洋的历史,那时人们多因经济的窘迫和谋生的艰辛而背井离乡,依靠海外亲戚或同乡的关系外出淘金。除上述两种解释外,也有人提出非常肯定的第三种原因:最早到达莫桑比克的华侨是被澳门政府充军至此。莫桑比克与澳门同为葡萄牙人殖民地,因此两地间存在一些必然的联系不足为奇。那时被葡人统治下的澳门华人居民,一旦触犯当地法律,葡殖民政府便将其充军到莫桑比克,因当时的马普托仍是一片蛮荒之野,正需要吃苦耐劳的华人来此开天辟地。他们在做工期间,披荆斩棘,挖河筑路,条件十分恶劣,有华人不断地因之病逝于此,而葡政府绝无怜悯之意。等到工期结束,葡政府并不设法安置,而是采取就地放之的方式,所有被充军的华人,全凭其个人的能力自生自灭,在远离故土的马普托市就地生根。

    据莫桑比克国家图书馆馆藏英文刊物(fusion and Concessions)记载,第一批有规模地闯荡莫桑比克的华人是来自广东省四邑县的木匠,他们于1875年之后定居在马普托和贝拉港。当1886年至1894年修筑马普托至南非边境小镇科马蒂普特(Komatipoort)之间以及1892年至1898年修筑贝拉至津巴布韦小镇乌塔利(Umtali)之间的两条铁路线时,大批劳力廉价的华工从中国沿海地区被招募而来,工程完工后,便有一些人留在莫桑比克。至19世纪末,当莫桑比克的首府从莫桑比克岛迁移至马普托市后,葡属东非殖民政府便大兴土木、扩建街道,以前简陋的矮房悉数拆除,开始兴建高层的水泥洋楼,于是需要大量的技工,特别是木工。中国人的建筑技术在当时已是有口皆碑,在工钱与吃苦方面也非他人能及,葡萄牙人便于澳门大量招雇华工,然后运抵马普托进行屋宇建设。所以,在后来马普托市华侨当中,木匠者居多,正是这个原因。华人华侨的数量因之而日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