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 > 第十一章 韬光养晦 难得糊涂(5)

第十一章 韬光养晦 难得糊涂(5)(1/2)

    第十一章 韬光养晦  难得糊涂(5)

    宋太宗想拜吕端为相,消息一传出去,舆论哗然,不少朝官对太宗说:“吕端这样的糊涂虫怎么能担当宰相这样的重任呢?”

    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拜相不久,叛将李继迁骚扰西北边境,官兵抓到了李继迁的母亲。太宗与寇准商定,准备将她在北门外示众斩首,以警告叛逆。吕端听说后马上找太宗说:“斩了他母亲,叛军李继迁就能捉到吗?如果捉不到,这样做更坚定了他的叛心。不如先把她养起来,我们就掌握了主动。”太宗听后拍一下大腿说:“要不是你,我险些误了大事。”

    后来的情况果如吕端预料的那样,李继迁再也不敢放肆了。

    这个故事说明,大事上一旦糊涂就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现代人们教育自己的孩子,总希望他们聪明、机智、刚强、好胜和富于竞争力,谁要是教他的孩子笨拙、柔弱、退让、不争,那准被人看成是个十足的笨蛋。但是,人类痛苦和纷争的病根多数就是在乖巧过头、刚强过分中产生的。假如大家立身处世都朴实、厚拙、柔弱、不争,人们的生活必定幸福多了。

    东汉时昌邑县的县令叫王密,是由名医杨震推荐的。王密为了感谢杨震,并希望在将来继续得到他的提拔,就在夜晚带着厚礼去拜见他。

    王密见到杨震后,捧上了十斤黄金。杨震见此,对王密说:“我知道你是个怎样的人,推荐了您,您怎么不清楚我是个怎样的人呢?”王密说:“您别说这些了。我给您送点礼,是要向您表达一下我的心意,您就别客气啦。反正深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您就收下吧!”

    杨震脸上露出很不满意的神情,对他说:“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为人要坦白诚实,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王密听了,羞愧万分,只好拿着黄金退了出去。

    杨震后来做了好几年的太守,始终是两袖清风。家里人吃的蔬菜,全是自家种的,走路从不坐公家的轿子。有个朋友对他说:“为了子孙后代,您多少也该置办点家产呀。”杨震笑着回答说:“让我的后代做个清白官吏的子孙,这份遗产还不够阔气吗?”

    有的人认为杨震这样很傻,但更多的人认为,杨震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表面上聪明的人说了就做,办事干脆利落,迅速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但缺点是较少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思考,凭直觉、经验和性情办事的成分稍重。因本人有力量,也聪明,算得上是有勇有谋,但总的来说勇多于谋。这样,难免有顾及不到之处,也可能忽略了某些轻微细节而埋下隐患。

    锋芒不露的聪明人善于思考,出谋划策兼顾方方面面,给人以行事细密周全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