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 >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9)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9)(1/2)

    第八章 隐而不露  圆融通达(9)

    长平之战,在秦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与关东六国的战争,如果说秦惠文王时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话,至此则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范睢利用赵王已对廉颇“坚壁”不出战大为不满而出现的“裂缝”,巧施隐蔽策动术,致使其“缝隙”增大。终于如愿用无能之辈赵括换掉了多智多谋的廉颇,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责力,他原本是李密的部下,后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责力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把“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土地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

    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感慨,认为李责力能如此尽忠效主,必是个忠臣。李责力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

    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责力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唯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服统衰经,与旧僚使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而散。”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责力的一种愚忠,实际上李责力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与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士”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责力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责力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他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常人最易表现出的忘恩负义、趋吉避险、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做人成功的典型。

    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为众矢之的,他采用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渡陈仓,最后吞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事成于密,败于疏,做到在众人眼皮底下暗渡陈仓,乃是做人的上乘功夫。

    大智若愚 ,后发制人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智若愚”具有后发制人、出其不意的效果,本来胆大如斗的,却表现得胆小如鼠;本来足智多谋的,却表现得寡言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