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败笔 > 丽江,开发与保护是把双刃剑

丽江,开发与保护是把双刃剑(2/2)

华,又具备纳西族的独特风韵,并以博大精深的汉学文化体系兼收并蓄,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然而看看今天的丽江古城,那些新砌筑层层的披檐,飞翘的屋角,似乎很难诉说千年的历史,反而更像是无病的呻吟。面如根雕的纳西老太在这里再也难以见到,几个披星戴月的蓝布身影从木阁楼中偶尔拾阶而上,取而代之的是四方街上黄发高鼻的老外,听到的是被簇拥着的导游们喇叭的叫嚣声,满街的商铺及货柜好像是北京的琉璃厂,上海的城隍庙

    把历史化建筑遗产的保护,从修复到形成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产业链,是在社会资源尚不丰盛的今天所采用的模式。旅游业兴旺的丽江,就是在找不到其他模式之前,被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的专家默认了的这一模式。可是一旦保护的链条被旅游业所带动,不可避免地她就要承受商业活动过分扩张的压力,以及全球化的冲击导致的民俗文化的断裂。没有人文的建筑,只是毫无生命力的摆设,作为人文环境传承者的当地居民的搬离,正是商业化最直接的反映,而纳西文化在丽江古城也因此走上不归路。

    建筑是以两种形式被人认知的,一种是视觉,另一种是感受,建筑不仅仅是符号化的形象,更是一种植根于具体时空、长期使用的体验。当建筑告别了原住民,也就是建筑告别了它的“可用性”、“可记忆性”,这让它与艺术和工具同时拉开了距离。这种旧建筑即便被保护下来,又保留了什么呢?那么,渐渐失去了古城居民的丽江,建筑的触觉体验被剥离,视觉美学的价值越来越空泛,保护住了物质的空壳,保护不住逝去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最终,丽江不过成为旅游者眼中的现象与符号,一座可以肆意复制而毫无内涵的赝品。当这种本来属于丽江的淳朴文化离去之后,古城留下的只是对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无法容忍的露骨表露!是都市**对于千年文明**裸的发泄!“发现”丽江的专家心中也许还有困惑,这“世界文化遗产”像咒语搅动了整个中国,让每一处遗产总是在无限的希望与寄托中最终将自己遗忘。 没有本地居民的丽江,已形同被修饰了的柏油马路,供着旅客在上面东奔西走。

    而令人担心的是,丽江就在这商业化与符号化之间坠落。当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建筑的内在灵魂后,城市的真实性也就不复存在,而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就变为可模仿和泛滥的通用模具了,那个时候,丽江还能用什么来保持吸引力?

    《亚洲华尔街日报》也心情沉重地对丽江指手画脚:没有几个城市像丽江那样热衷于靠世界遗产品牌赚钱。显赫的“世界遗产”名称随处可见;印刷粗劣的旅游宣传册,博物馆的正厅,古城入口处的巨大柱碑上古城中心挤满了背包旅游者和一排排的小店铺,兜售大多由外省市生产的样式雷同的少数民族物品。甚至连兜售这些物品的商贩也来自其他地方——他们中有60%的人是汉族人或云南南部的其他精明的少数民族,丽江古城中的主要人口纳西族人在旅游业中根本赚不到钱。丽江地区1999年的旅游收入为1.81亿美元,而1995年的旅游收入只有3600万美元。

    丽江,终于不再是丽江人的丽江了;而更为糟糕的情况是,丽江的水好像也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