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败笔 > 周庄的伪民俗

周庄的伪民俗(2/2)

,游客剧增,周庄也开始收取35元一张的景点联票了,“野导”这时开始大量出现了。到1999年6月门票涨至60元一张时,“野导”人数一下子也到了周庄“野导”的“历史之最”。

    在周庄,拍照得付肖像“使用费”。一次,一位游客把镜头对准不远处一名围着花头巾的当地妇女,拍下她行走中的背影。闪光灯一闪,她发现了。让游客惊讶的是,她转过身来,径直走到游客跟前,伸出了手,向游客要5元钱,经过讨价还价,付了3元。

    周庄以前没有的“街头卖唱”现在也出现了。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晚上,单个的,男女成双的卖唱人,或提着二胡,或摇着小铜铃,在各条街上“赶场子”,从周庄小调,到现代流行歌曲,什么都唱。河道旁,小桥边,只要有游人的地方,总少不了要给你“助兴”的周庄“民间歌手”,特别是在中午和傍晚,这些人的身影随处可见。从《洪湖赤卫队》插曲“小曲好唱口难开”到邓丽君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什么都唱。唱到一半就问你要钱。一些经过此处的游人经过此地,听到这与周庄风情极不和谐的歌声的游人不知道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也许上面这些例子都太公端;也许周庄的民风民俗,与游客的需求与取舍也大有关联。比如游客为什么都挤在南北市街这一个主干街上,周庄镇政府花大力气整修的文化街,有很多文化产业,包括三毛茶楼,却少有人来往;临近北市街尾,有一座古戏台,从早到晚免费演出昆曲,然而,虽然戏台下摆满了椅子,戏台上倾情演出,众多探头一望的人里却仅有寥寥几人进来驻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庄的民俗是绝对出问题了,而且是出大问题了。

    深究起来,周庄的民俗之所以会变异,很可能与其经济背景有关。周庄人以前并不为人知,都是种田的,贫穷而又落后。“文革”中破“四旧”几乎没怎么影响周庄,那是因为周庄人太穷了——破了旧的没钱建新的;到了80年代中期,还没有什么工业,除了很不成器的几个小型农机厂和修配厂。一直以来作为农民的周庄人本身就对文化有一种麻木,缺乏保护古镇的意识。现在周庄走出了过去的封闭状态,世风入侵,由深在闺中人不识,到如今成了明星,大家都来追,自然会感染到周庄的民风,导致其“变味”。

    保护民风民俗,其实比保护青砖黛瓦更难。周庄民俗,亟须去伪存真,还其本来的淳朴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