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国宝在海外 >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1/2)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龙门石窟造像

    名  称:佛头、菩萨头、天王头像、飞天造像

    制造年代: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之后

    类  别:石雕造像。中国原始社会已出现各种石雕制品,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

    国,南北朝时期佛教的造像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敦煌、麦

    积山、云冈、龙门等石窟雕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流失时间:1908年-1921年间

    现 藏 地: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

    流失原因:1907年-1918年是龙门石窟近现代被大规模破坏、盗凿的开始阶段;

    1918年-1935年间,是龙门石窟有史以来遭劫难最为严重的时期。由

    于帝国主义的巧取豪夺和偷盗走私活动的猖獗,使得大量石雕艺术精

    品流落海外。

    曲折经历

    拥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东南。始凿于北魏年间,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继云冈而起的开窟造像的中心,先后营造400多年。

    龙门石窟造像经历了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自然破坏主要是由于岩体构造等地质原因而造成洞窟和雕刻品大量风化、崩塌和脱落;人为破坏,主要包括历史上的“毁佛灭法”运动,特别是20世纪初的蓄意盗凿劫掠。人们每到龙门石窟观光,看着石窟造像间留下被盗凿的斑斑斧痕,听说诸多石刻造像身首异处流落国外的惨状,心中总是一阵酸常

    二十世纪初,西方考古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龙门、云冈等中国石雕,他们出版书籍,对龙门石刻造像的精美大加赞扬。此类书籍向世界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引发了国内外不法奸商对龙门石刻的觊觎和大肆盗窃。

    1918年到1935年是龙门石窟遭劫难最为深重的年代,重点被劫掠对象就是古阳洞。洞内龛像几乎被全部凿下,不仅头像被凿,佛身、佛龛也被整体、整块凿下,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盗卖到了国外。在西方文化强盗、古董商以及利欲熏心的当地人的大肆破坏和盗凿下,大量的石窟佛雕艺术品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欧美和日本等国。

    这些佛头被盗可能与中国文物流失中的两个“知名”人物——岳彬和卢芹斋有关。

    上个世纪初,北京琉璃厂古董商岳彬听说北魏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国人很喜欢,他先是倒卖转手给日本人,后来又专门雇人盗凿佛像。岳彬曾经以四百银元收购到七个北魏时期的石刻头像,并将其中的一个以八百元价格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然后宣布说:只卖掉一个,其他六个作为自己的收藏不再出卖。可是暗地里却不断地卖出这种“北魏石刻头像”,卖了十多年还没卖完。原来他以此真头像为招牌,请人仿制假头像。从他手里卖出的北魏头像不知多少,但谁也说不清是真是假。

    终于有一次,他露馅了:他把一个假头像称为龙门某窟的佛头,以三万美元卖给美国一个煤油大王。后来那个美国买主发现,龙门某窟的那个佛头还在,要求退款。可是岳彬却并不买账,回信说:如果有确凿证据说那个头像还在石窟,可以退货并认罚;如果头像不在了,那就不但不能退货,还得赔偿“名誉损失”。然后,他找人跑到龙门石窟,将那尊石佛的头砸掉。美国煤油大王退货不成,还倒赔了“名誉损失费”,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即此一事,就可以看出岳彬是何等老奸巨猾,而当时这些文物贩子又是何等嚣张。

    另一个参与者就是海外最大的中国古董商,也是近代中国文物流失海外最重要的经手人和见证人卢芹斋。卢芹斋,188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卢家渡,祖上是连续16代拥有巨业的富裕家庭。全村的大部分人都姓卢,每年春节,族里的人都聚集在祠堂烧香、磕头、拜祖。宗族中有不少显官高位的家庭,也有做买卖的生意人和平头百姓。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浙,特别是湖州。卢家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举家避难上海,兵乱过去后回到家乡,只剩下一片残瓦碎片。卢家从此一蹶不振。

    19世纪末,卢芹斋被家族送到法国寻找商业机会。谁也没想到这个远离故土,不到20岁的小伙子在短短几年内变成国际知名的大古董商。

    1902年一个绝好的机会使他的天才显露出来。那就是在大清帝国驻巴黎的大使馆,他结识了一位潇洒干练的年轻人张静江。张静江也是浙江人,出身豪门,是孙中山的密友,后蒋介石与他结为兄弟。此时他正在使馆做商务工作。一次宴会,两人一见如故。他建议卢芹斋做法中贸易,开一个古董行,他可以参股协助。

    卢芹斋虽然没经验,但豪气十足,决定试一试自己的身手,很快他就在巴黎八区的马德岚广场开了间进口公司,名叫“东英楼”。不走运的是,他的第一笔买卖砸了,不得不忍痛低价卖掉已经运来的一货仓古董,开始重新体味这种买卖其中的奥妙。卢芹斋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和品味很高的鉴赏水平,他知道怎样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他学得很快,对上手的东西极为敏感和识货,没过多久,他就成为古董界的买卖高手。

    从一定意义上讲,卢芹斋是西方鉴定中国古董的启蒙者和祖师爷。那时西方对中国的历史认识十分浅薄、粗鄙,甚至还没有像样的汉学家,他们只对哪些一眼看上去就是贵重的古董感兴趣。而对那些年代久远的,看起来破破烂烂、表面上脏兮兮的古玉、古铜器的价值却不了解。卢芹斋以精湛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逐渐征服了巴黎的品味。他经手的很多古董由死变活,由冷变热。

    1908年,他放弃了“东英楼”,创立了另一家公司叫“来远楼”。这时的买卖古董对卢芹斋来说,就好像常人买卖家具、瓷器。

    那个时代的中国,清朝土崩瓦解,国宝四方流散,是古董市场最红火的时期。很多王宫贵族、八旗子弟失去生活来源,把祖先遗留的或从宫里偷的古董拿来典卖。上海城隍庙附近,是中国最大的古玩市场,庞大而又繁忙,其次才是北京琉璃厂,天津和香港。

    卢芹斋和北京上海古董行的大买卖人结成了一个圈子,类似现在的商会,不久又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私人文物进出口公司——“卢吴公司”。卢芹斋驻巴黎,英语好的姚叔来驻纽约,上海的吴启周、北京的祝续斋给他们进货,运往上海,在由吴启周往巴黎或纽约发出。“卢吴公司”成为最早、最大、时间最长的文物出口公司。

    气大财粗,看上的货一般就没人和他争了,举凡彝鼎、铜器、古玉、瓷器字画、唐仁无一不在交易范围。世面只要有稀世古货,就会转到这个圈子人手里。原因是很多大件货要价极贵,动辄上万的银圆,一般的买卖人根本无力问津。而这个时代欧洲正是繁荣的时期。东方热成为一种时髦,玩中国的古董成为有身份、有教养的象征。在中国显得很昂贵的进货价钱,到了巴黎简直成毋宜的可笑,故此“来远楼”有丰厚的利润可赚。

    卢芹斋是个好学不倦的生意人。他是商人,可比一般的古董商人高出了很多;生意做得很活分,该让就让,有魄力,出手很大方。有时连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