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国宝在海外 > 空灵之美,动感之妍

空灵之美,动感之妍(1/2)

    空灵之美,动感之妍

    ——王羲之的《丧乱贴》

    名  称:丧乱帖

    年  代:原墨宝创作于东晋时期,现存世的为唐代双勾填摹本。

    规  格: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五十九字。

    类  别:书帖。帖,今指从石刻上拓下来的墨迹,供鉴赏、收藏或临摹之用。古代则是指学者、文人或书法家在平常的生活中所写的信札、墨迹等。

    古代遗传下来的帖,本没有题名,后人为识别方便,就从帖中开头的

    几字中或选重要的几个字作为帖名。

    流失时间:公元742年

    收 藏 地:日本皇宫

    流失原因:鉴真东渡时被带到日本

    曲折经历

    在存世的中国古代书法墨迹中,最为珍贵的当属“书圣”王羲之的真迹。而王羲之传世的作品,最精彩、最接近王羲之书法原貌的,当首推日本皇宫这件唐代勾填本的《丧乱帖》。它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写此帖时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法行笔和心情融会贯通,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动的剧烈变化,把书法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说到《丧乱帖》不能不提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王羲之所处的年代,在政治上是比较混乱的时期,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是比较自由和解放的时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应当说在艺术创造方面远胜于春秋时代。封建士大夫追求一种闲适淡雅的精神境界,玄谈之风盛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正是在魏晋时期这个空前庞大、酷爱书法诗文的知识分子群体中脱颖而出,从而跃上那个时代的艺术之巅,而他的艺术创作又充分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精神。

    《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在东晋政坛上,王羲之难以有所作为,也正是因为如此,思想的练达使他成为一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此帖创作之时,他的老家山东琅琊地区正处于一场战乱之中。王羲之被迫离勘方,迁居南方。当他获知祖坟遭毁,痛苦不安,便给朋友写了一封短札,字体随情感而变,由行入草,一气呵成,这就是著名的《丧乱帖》。《丧乱帖》书法精炼老道,技法成熟,是难得的精品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自东晋末,经南朝至隋朝,历经战乱,遗失、毁灭者甚多。家藏部分书法珍品被他的后世子孙所收藏,到了唐太宗时期,由于太宗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向天下购求王羲之笔迹,短短几年之内就得王羲之真书50幅,行书240幅,草书200幅,均藏于内宫。继太宗之后,高宗也承其趣尚。则天武后朝万岁通天二年(679),王家子孙王方庆将其家藏的王氏历代真迹进上给朝廷。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编为《万岁通天帖》,尽数呈交给了朝廷,而《丧乱帖》可能就在其中。

    随着遣唐使频繁往来,唐代的文物制度也被猾地引入到日本,中国书法中最为优秀的作品被有意识地选择介绍供日本贵族阶层学习和鉴赏。唐天宝元年(742年)冬十月,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礼请大和尚东渡日本,向日本国传法。经过先后五次失败,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经两个月的艰苦航行,66岁高龄的鉴真和尚终于到达日本,带去了我国先进的文化技术,其中就包括在当时备受推崇的王氏书帖。圣德天皇对鉴真东渡传法的行为十分赞赏,亲自授予鉴真“传灯**师”的最高荣誉僧位,以表彰他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圣武天皇驾崩后,在他的祭祀目录——《国家献物账》中记载了当时的敬献物品,其中就有王羲之的书法《丧乱帖》。

    此后,《丧乱帖》保管于日本皇室罩院,它在奈良时期是圣武天皇生前的喜爱之物,到了弘仁年间(公元810-824)流失到民间,其后递传迭而不明。江户时代初期后水尾天皇时期(1611-1680在位),史料记载当时有王羲之书一卷从外部进献,水尾天皇把此书卷分割成瓤分,将其中二幅收藏在自己的文库,另一幅赠给了第八皇子后西院。后来原存官库及置于身边的两幅失火,唯赠与后西院的一幅传世,即如今传世的《丧乱帖》。后西院驾崩后,为尧恕亲王所购得,他本来是妙法院的教皇,于是经该院保存至今。明治十三年(1880年),由妙法院奉献给皇室,并一直被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

    而千余年来国内书家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从来没有任何著录和法帖汇编记载有王羲之的此帖真迹流传于世。一百年前也就是1892年,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杨守敬在日本搜集散出的书籍字画,并摹成《邻苏园帖》,国内学界才眼界大开,真没想到世上竟还存有勾摹如此精良的王氏墨迹。但是一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丧乱帖》墨迹印刷品才传入内地,真可谓是千年的新秀老寿星。

    和《丧乱帖》同在一张纸上的还有王羲之的其他两个帖子——《二谢帖》和《得示帖》,它们都是王羲之的书信,被裱成一个立轴。“二谢”指陈郡谢氏兄弟,在《王羲之传》中,均有记载。王、谢皆东晋门阀世族,亦有姻亲之好。谢氏中与王羲之关系密切者,乃谢安和谢万,《二谢帖》应该是和他们之间的来往书信。和《丧乱帖》不同,《二谢帖》在宋徽宗所编著的《宣和书谱》卷第十五录有该帖目的记载,它的真迹早已失传,但却和《丧乱帖》被临摹在同一张纸上被带到日本。

    国宝内涵

    《丧乱帖》之所以受到众多藏家的推崇,是有深层次原因的。《丧乱帖》采用的是双钩填墨的描摹方法,双钩的细线历历可辨,纤微毕肖,字的轮廓,纸被虫蛀损的痕迹,甚至是帖上徐僧权等人的题名,都忠实地一一勾摹出来,丝毫没有一般勾摹本通常所见的笔画轮廓不自然,行笔线路不明了的弊病。《丧乱·二谢·得示帖》神采外耀,笔法精妙,动感强烈。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