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末代皇帝的悲哀(2/2)

乐道的话题。持有书画的伪军们或如数廉价出售,或一件件地到各地的文物商店求售,吸引了包括国民党军政大员、富贾巨绅、鉴藏名家在内的大批人士,使“东北货”一时名震全国,身价也日益增加,而且是以黄金论价。

    面对市场上的中国古代著名书画,一些西方博物馆也不惜重金,派人从民间收购。它们的收藏,有不少是从小白楼流失出去的那部分。已知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17件,包括北宋屈鼎的《夏山图》、南宋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马和之《鸿雁之什图》、南宋无名氏《胡笳十八拍图》、米友仁《云山图》、元初钱选《王羲之观鹅图》。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弗利尔博物馆、纳尔逊博物馆、克利弗兰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等以及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博物馆。据当时的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张伯驹考定,遗失作品计1198件,后虽陆续收回800余件,但仍有300余件或损毁,或流落海外。

    当然,也有一些真正的文物收藏鉴赏家,从保护文物的目的出发,收购“东北货”。如张伯驹先生曾不惜变卖房产,收回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稀世瑰宝。60年代,张伯驹先生又把他收藏的晋、唐、宋、元、明、清等大批书画精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张叔诚的收藏也在解放后捐赠给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这也是清宫流失文物不幸中的万幸。

    国宝内涵

    这批被溥仪运送到宫外的珍宝“皆属琳琅秘籍,缥细精品,天禄书目所载,宝籍揉所收,择其精华”,就连溥仪在他的回忆录里也承认,他所带走的都是无可匹敌的精品。

    现藏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的“东北货”中有一幅王羲之的《行穰帖》,号称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它是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上书“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佳”两行共15字,结构平和自然,运笔流畅轻快,笔势委婉含蓄。上面有北宋徽宗金泥题签和宣和之印,也有董其昌的题跋:“东坡所谓‘疽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乾隆帝则赞它“于浑穆中精光内韫”。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所藏的“东北货”还有其他很多书法和绘画孤本,例如钟繇的《荐季直表》,宋高宗的《行书七言绝句》,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以及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卷》,绘画有唐代陈闳的绢本的《八功图卷》,元代钱选的《杨妃上马图卷》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赵孟一门合札尺牍》,包括赵妻管道、儿子赵雍、女儿赵由皙的信札,更能让人一睹赵氏一门书法风采。

    米芾被公认伪宋四大家之一,尤以行书见长。但在他传世至今的书法作品中,大字行书却不多,已知的仅有4迹“东北货”中的《吴江舟中诗》就是其中一幅,它先是珍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后又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该作品所书的是朱邦彦四十四行五言古诗,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是米芾书法成熟期的精品。

    我们还可以从国家已经回收的部分“东北货”里了解这部分国宝的内涵,如米芾的另一幅真迹《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该卷纵36厘米,横138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通篇气势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该作品曾流亡到日本,2003年被故宫博物院以2999万元从拍卖会收购入藏。

    国宝价值

    “东北货”在抗战胜利后在北京琉璃厂附近出售时,引起了当时很多收藏家的注意,其中的不少精品被很多爱国忧民、具有大眼光大胸襟的收藏家、文人学士所收藏,而且在解放后,也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张伯驹是我国解放前著名的爱国收藏家,得知了“东北货”在世面上流通以后,搜购了很多精品文物。如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当时卖家索价黄金八百两,张伯驹为了不致国宝流出国门,已购买了很多字画,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也曾要求政府出面购买,但是无人理睬。万般无奈之下,将自己居住的老宅子低价出售,最终以黄金220两买下了《游春图》,后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我们众所周知的《韩熙载夜宴图》也在“东北货”之列。1945年11月,张大千重返北京,打算买房定居。正好有一所前清王府要出售,索价黄金500两。在交完定金后没几天,他在琉璃厂的“东北货”中发现了《韩熙载夜宴图》,不禁为之狂喜。古董商要价也是黄金500两。豪宅和名画既然不能兼得,张大千经过反复考虑,终于决定舍弃豪宅而购买名画。

    1997年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的天价入藏了一幅宋代《十咏图》,此图是东北一位老汉送到北京瀚海拍卖公司的,老汉的父亲原为溥仪的侍卫官,在溥仪出逃后得到了这幅图卷。工作人员起初将信将疑,后经过全国最高级、最具权威性的“五老”鉴定会的鉴定,“五老”一致认为这幅图画确属真迹无疑。

    2003年7月28日,故宫博物院出价2200万元人民币购买隋人书《出师颂》,这也是众多“东北货”中的一件,这件历代皇家收藏的国宝曾被分为两件残品落匿民间,清末《出师颂》被溥仪带出宫后,流落民间辗转60年。《出师颂》是距今1500年前隋代书法家索靖留世的墨迹孤品,书体为草体,字体浑厚,此书帖的入藏弥补了故宫藏品的一个空白。

    “东北货”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当初的**们在拿“东北货”换酒钱的时候,是以麻袋论价的,转眼50年,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堪称收藏史上一绝。

    回归难题

    解放后国家为追踪这批国之宝器,组成了以辽宁省博物馆馆长杨仁凯先生为首的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异常艰辛的调查和思想说服工作,整整忙碌了40年,现在大多数散失的“东北货”已经回归到故宫。

    流失到海外的“东北货”由于无法统计,至今还是一个谜。已经回归的文物当中有不少来自海外人士的捐赠。2005年9月20日,台湾作家李敖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当场表示,愿意将自己珍藏的一幅《乾隆题〈王著书千字文〉》赠予故宫博物院。2006年3月16日李敖委托凤凰卫视代为办理了捐赠事宜。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解释说,《乾隆题〈王著书千字文〉》原为清内府收藏,小白楼事件发生时被撕毁,只有乾隆的题诗和后幅的周越跋文幸存于世。李敖将乾隆题诗部分捐赠出来,使得这件清宫故物在八十多年后重归故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故宫博物院现藏的一百多万件文物中,有数万件来自于个人捐赠,大批爱国人士给予我国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回流工作很大的支持。

    紫禁城出版社副社长章宏伟介绍说,以“东北货”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市场上还会出现流失精品,故宫秉持的方针就是“征集原清宫遗散在外的文物和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品,通过拍卖市场让国宝回归”。故宫博物院近几年来通过拍卖购进的流失文物也不在少数,例如,1995年以1800万收购张先《十咏图》;1996年400多万收购石涛《高呼与可图》;1997年600多万收购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故宫博物院对收回流失文物工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