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 谁动了帝国的奶酪(1)(1/2)

    1. 谁动了帝国的奶酪(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左传·隐公元年》

    ·爱徒反了:奥萨马·本·拉登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新世纪来临之际,西方迷漫在一片恐怖之中,圣诞节前夕,拉登利用电子邮件向美国关岛发出了恐怖信息。而耐克公司的著名广告“只要做了就好!(Just do it!)”也被拉登改成“只要炸了就好!(Just bomb it!)”为了逼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出拉登,联合国开始对阿富汗实行制裁措施,美俄也气势汹汹要联合对拉登下手。而拉登本人正在阿富汗各地招兵买马,准备对美国发动新一轮“圣战”。

    美国的徒儿——拉登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的吉达,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从事建筑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本·拉登的约有3亿美元。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离开舒适的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

    拉登的第一步便是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征兵计划。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成为在阿富汗参加战斗的阿拉伯人领袖。

    1988年,拉登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基地组织”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拉登称,“基地组织”的目标就是“统一所有的穆斯林。”拉登认为,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唯一途径是暴力。因此,“基地组织”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阿富汗战争的背景实质是两个超级大国长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为了对付苏联,美国不仅大力支持拉登,甚至还称他为“英雄”。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

    从80年代初至1986年间,美国给了拉登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拉登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

    1989年苏联撤军后,拉登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在中东,拉登看到了美国势力对阿拉伯国家的渗透和操控,看到了巴以冲突中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被取消。拉登便靠着他在建筑业中所积累下来的数十亿美元的家财,重操旧业。哪一地区的穆斯林陷入争端,他都会帮着招兵买马,甚至带兵征战。

    拉登和美国人翻脸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入工作。通过高科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由拉登亲自指挥的“基地组织”大本营,已被狂热的圣战者们视为反对西方势力和反犹太人的核心。1998年2月,所有阿拉伯恐怖组织在拉登的大本营聚会,宣布成立“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后又从中派生出了一个新的军事组织——“伊斯兰圣战解放军”。

    在这次恐怖分子大聚会中,拉登宣称:美国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贼寇”,是真正的“恐怖分子”,美国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登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