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五章 君有道,臣有节(3)

第十五章 君有道,臣有节(3)(1/2)

    第十五章君有道,臣有节(3)

    只有父母子女是绝对的,像舜的父母这么害他,他还那么孝顺,因为这是绝对的、单向的关系。因为古人把父母当做天地,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万一父母不好,只能尽量减少父母犯错、犯罪的机会;假如他们真的犯错、犯罪,做子女的只能尽量行善,以弥补父母的过失、削减父母的罪障。

    同时,君臣这一伦比较复杂。比如做大臣的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是一种绝对的观念,把生死都交给国君了。一个忠臣碰到一个坏国君,只好牺牲了。最后国家恐怕要灭亡了。

    可在孟子这里,君臣关系是一种相对伦理。你对我好,我尽忠职守;你对我不好,就不要怪我,我周游列国去了,我不在你这儿服务了。

    《孟子》里面有一段话,说国君把大臣当做手足,大臣就把国君当做腹心。譬如我摔跤的时候会用手来保护我的心脏,所以说国君像我的心脏,会时刻保护国君。因为平常国君把我当手脚,手脚受伤的时候他会照顾我,帮我治疗,这是相对的。这是第一步,算是很好的情况。

    第二步,国君把大臣当做狗和马来利用,大臣就把国君当做路边的人。他请我做事,我拿了钱、做了事就没关系了。古人常常说效犬马之劳,因为狗替人看门,马替人拉车,但是谁会把狗和马当做自己的家人呢?所以,国君把大臣当做狗和马来利用,你有什么问题那是你的命,大臣就会把国君当做国人,你给钱,我办事,钱不够我就辞职跳槽了。

    最坏的情况是,国君把大臣当做泥土草芥来践踏,那么大臣就把国君当做强盗和仇人来对抗,叫做革命有理。由此可见孟子的气魄有多大了,使历代的帝王都心惊胆战。

    这三种可能就叫做相对伦理。相对伦理并不是指大臣与国君平等,古人没有这种平等观念,而是认为国君是天生的,可以世袭,做臣子的应该好好效忠。但是儒家效忠国君,根本目的是为了照顾百姓。为了升官发财而效忠国君的人,绝不是儒家学者。

    有人请教孔子说,子路和冉有可以算得上大臣吗?子路和冉有就属于政事科,有专长可以负责某一个部门,并能把事情做好。但孔子说,他们不能算大臣,只能算具臣,可以做具体事务的臣子。那么所谓的大臣标准何在?“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意思是我用正道来服侍国君,如果行不通就辞职。孔子强调自己追寻的是正道,而不是对国君妥协。

    孟子说:“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向往仁义忠信,乐于行善不知疲倦,这是天赐的爵位;做官,当公卿大夫,是人给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