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十五章 君有道,臣有节(1)

第十五章 君有道,臣有节(1)(1/2)

    第十五章君有道,臣有节(1)

    —领导的责任—

    古代社会的老板就是所谓的国君,和今天的老板大不相同。现代社会自由开放,如果觉得老板不好,可以把老板开除,我换一个工作算了,不然自己创业,但在古代恐怕机会就比较小了。所以如何相处更是个大问题,我们来看孟子作为一位大臣,和国君是如何相处的。

    一般认为,这种相处是单向的,国君掌握权力,想让大臣上台就上台,让他下台他也毫无办法。孟子却特别强调一种相对伦理。

    相对伦理,指国君跟大臣在某一方面是相对的,你对我好我会好好做,你对我不好,我并不是完全没有招架之力,像奴隶一样听你摆布。今天谈这一点也有特别意义,因为中国两千多年都是**社会,做大臣的读书人选择性很低,最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都出来了,如果请教孟子,他会想到这样的话吗?恐怕不会。

    在孟子的时代,如果要跟国君相处,大臣当然首先要尽心尽力,效忠国君,好好照顾百姓。

    有这样一段故事。孟子有一次到了齐国的平陆,对当地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有一个士兵,一天有三次失职,你怎么办?孔距心回答,不必等到三次就处罚他了。孟子说,那么你失职的地方也够多了。在灾荒年,你的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年老体弱的饿死在田沟山溪里,年轻力壮的逃往四方,大约有几千人了,你没有尽到照顾百姓的责任啊。孔距心说,这不是我能够解决的。意思是,虽然地方上有粮仓,还需要上面国君下命令才能开仓救济,不是我一个县长能决定的。这话好像也有道理,我作为县长把粮仓打开了,让老百姓吃饱喝足以后,等国家有什么需要,粮食供应不上了怪谁呢?但是孟子接着问他,如果有人替别人放牧牛羊,他就有责任为这些牛羊找到牧场和草料,如果找不到,是应该把牛羊交还给主人呢,还是站在那里看着牛羊饿死呢?交还主人的话,至少你尽了责任,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让主人另请高明。孔距心为人还算诚恳,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说确实是我的过错啊。后来孟子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齐宣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位,能明白自己的罪过的,只有孔距心。齐宣王很聪明,说,这是寡人的过错。因为他没有授权让官员照顾百姓。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只要接受一份任务,就应该尽好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做领导的,就应该尽力照顾好百姓,不要找任何借口。

    像这样的小故事很多。有一次孟子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游历,就把他的妻子孩子交给朋友照顾,几个月以后回来,发现妻子孩子在挨饿受冻,那该怎么对付这个朋友呢?齐宣王直接说绝交。但孟子继续说